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之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同,反而受到批评。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

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分封制仍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C. 诸侯国君丧失了统治权

D. 儒家思想已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三、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

A. 频繁更换丞相

B. 任用亲信和近臣

C. 建立刺史制度

D. 分割诸侯的力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監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英宗时期,内阁诸臣创立权宜之制:早朝只许言事八件。因此,内阁要处理除早朝时呈由皇帝裁断的八件事务外的所有奏章的票拟。这一权宜之制表明内阁

A. 获得了法定地位

B. 有政务的决策权

C. 是中枢辅政机构

D. 成为实际的宰相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

数目(个)

时期

数目(个)

时期

数目(个)

秦朝

约1000

唐朝

约1500

1911年

1381

汉初

约1300

明朝

约1400

1972年

1479

 

 

A. 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

B. 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

C. 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

D. 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在其博客上表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范进中举》其实算得上是喜剧,其实科举制度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其依据不包括

A. 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

B. 科举制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C. 科举制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考试制度

D. 科举制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 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 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 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 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东汉顺帝年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确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的制度。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察举制已名存实亡

B. 官员选任资格注重品学兼优

C. 儒家思想遭遇挑战

D. 才学成为选官的最重要依据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反映了

A.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B. 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C. 行政效率的大大提高

D. 三权之间相互制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 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B. 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民主政治

C. 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

D. 内阁和宦官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五、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 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 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 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代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

A. 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

B. 《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

D.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派兵驻扎;北京到大沽的炮台一律拆除;天津周围20里之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表明

A. 列强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

C. 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做法

D. 清政府放弃一切自强努力

 

七、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之后,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A. 近代时期在华外国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

B. 近代初期的通商口岸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C. 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雅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近代部分沿海城市迅速畸形地繁荣起来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从1935年4月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在武汉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建立环形工线。到1936年8月,已设立了野炮掩体36处、观测所12个、兵员掩蔽部3个等,此外还完成了战时通信系统建设。国民政府的意图是

A. 应对日本的不断侵略

B. 加强“围剿”红军

C. 夺取武汉会战的胜利

D. 削弱地方军阀势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出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他非党人士12人,其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中间分子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做法

A. 表明中国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

B.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确保土地革命得以顺利开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西方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C. 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 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反映了该约法

①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总统制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 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埋下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 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

B.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

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 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称墨子为

A. 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C. 中国古代关注民生发展第一人    D. 世界第一追求和平主义大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论及当年革命党人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 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 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九、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酌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