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西周考古实物中发现许多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工官制有利于礼器标准化生产

B.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重视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阻碍了民族间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

A.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 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观点指出,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该观点主要强调美国

A.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最高司法权由陪审团掌握

D.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在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民主、共和、统一三党加起来共223席,宋教仁被认为是救治“不良政府”的良医。材料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中华民国已建立完善的代议制政府

C.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 宋教仁的地位超越了孙中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31年《宪法大纲》把军阀、地主、官僚、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力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把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构成的一部分而给予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说明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变化

C. 反映出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 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 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

B. 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C. 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

D. 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出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两)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田赋

4810.13

4966.99

正杂各税

2616.38

2616.38

盐茶课税

4631.14

4762.19

捐榆各款

565.23

565.23

关税

4213.93

4213.93

杂收入

3524.48

3569.85

厘捐

4318.79

4417.65

公债

356.00

356.00

官业

4660.09

4722.8

总计岁入

29696.27

30191.03

 

 

(注:数据来自《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

A. 耕读传家社会文化难以为继

B. 晚清政府财政状况尚有宽余

C. 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  审核权

D. 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 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 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赫鲁晓夫执掌苏联时,在1957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在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在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 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 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C. 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 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 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 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 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D. 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全球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并传输能量。成功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科学理论还

A.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 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 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79年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帆船贸易进入鼎盛时期。1644年以后的四十年间,由于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一度中衰。中国开放海禁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18世纪末以前,中菲间的贸易方式基本上是在中国海商(包括定居在菲律宾的华商)主导下的传统中国海外贸易形式。

材料二从18世纪末起,传统的中菲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转变。随着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从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商船(包括西班牙商船)开始介入中菲贸易,致使中国帆船的传统优势逐渐失去,中菲贸易大部分是由往返于马尼拉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西班牙船只进行的。必须指出的是,此时中国帆船虽然已经丧失了中菲的经营权,但中国商人并没有就此退出中菲贸易。这一贸易的两端继续由中国人挖掘着,一边是在厦门、澳门和香港的华人,另一边是马尼拉的华人。只有一项对中国的出口品——米是由西方人经营的。

材料三18世纪末以前,中国输往西属菲律宾的商品,除了大宗的丝绸和纺织品外,还有各种食品、日用品、禽兽、瓷器等。从西属菲律宾运往中国的商品主要是大量墨西哥元。十九世纪以后中菲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中国出口的产品按价值大小的顺序为:丝绸和生丝、亚麻、纸张、瓷器、食品、还有少量的玻璃制品、珠宝首饰和茶叶等。这些货物大部分供菲律宾人民消费,其中作为当地纺织业原料的生丝,仅怡朗省每年进口的数量就值40万比索。进口纸张大部分用于马尼拉的烟厂生产卷烟。而与此同时,从菲律宾输往中国的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大米取代白银成为大中商品。接下来是金沙、硬币、棉花、金属器具,马尼拉麻、土布等。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菲律宾的亚麻、咖啡、糖、烟草,特别是香烟也已经开始在上海等中国沿海城市销售。

——以上材料均选自李日强《明清中菲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菲贸易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菲贸易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表

 

时间

类型

内容

15~16世纪

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宗主国在中南美洲等殖民地从事黄金、香料和奴隶贸易,从东方国家输入瓷器、丝绸。

18~19世纪

制成品与原料生产的分工

英法等西方列强主要从亚非拉国家获取棉花、天然橡胶、铁矿石等生产原料。

19~20世纪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

全球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形成工业园、农业园、矿业园,生产与贸易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后

生产类型或生产环节的分工

跨国公司推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冷战结束后,形成组织、生产、销售三个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阅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投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商银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归纳人民币发行的措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双方约定:保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苏日双方在宣言中声明:“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就苏日条约发表声明:“查东北四省及外蒙之为中华民国之一部,而为中华民国之领土,无待赘言。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于第三国间所为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之任何约定,决不能承认。并郑重声明,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要员发出密电,通报了他对条约的判断。蒋介石认为,该条约的订立并非日本外交的成功,而是苏联外交的成功,“此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足以增加其失败之因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战略目的。

(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对苏日条约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直言政事触怒刘瑾,被下诏狱,廷杖40,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春,抵达蛊毒瘴疠弥漫,人烟稀少,民族杂居,语言不通,尚属蛮荒的谪所。栖居山洞,种粮、菜,苦熬度日。

王守仁身为贵公子,又患病,居此坏境,深知随时有倒毙的危险,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苦炼制心功夫,力图发挥“心”(主观精神)的作用来战胜险恶环境,以求得到自我解救。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正是他否定程朱理学而建立心学体系之关键。

此后,他原本消沉苦闷的心境豁然开朗,由此焕发了主观精神。他鉴于当地各民族生活方式落后,便教之范土架木以居。又建造龙冈书院,他便在此授徒讲学,教授各族居民。

——摘自舒大刚主编《中国历代大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守仁龙场悟道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王守仁的龙场悟道。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