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28年,斯大林提出:“我们推翻了资本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正在加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使农民经济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这些老根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藏在商品生产里,藏在城市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据此可知,斯大林要求

A. 在农村实行粮食收购制

B. 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C. 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

D. 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C.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技术人员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粮食问题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当时解决粮食问题和解决苏维埃政权的生存问题,不是和解决苏维埃俄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有效地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

B. 完全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C. 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D. 并非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23年夏天,在苏联一个农村家庭的男主人平均每昼夜生产劳动11.51小时,用于睡眠的时间只有5.58小时;1922-1924年,农民家庭兼并了成百万英亩的土地作为私财,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靠工资维持生活的“无产阶级”雇工。由此可知,苏(俄)联政府正在

A. 下放权利以调动积极性

B. 推动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C. 牺牲农业以发展重工业

D. 试图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 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B.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 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 全部上缴国家

B. 只能由政府收购

C. 必须限量交易

D. 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

A. 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

B. 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

C. 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

D. 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

A.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 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 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 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 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3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规定:“在五年计划内,我们已经不仅像五年计划规定的那样,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这表明苏联

A. 重点打造农村经济

B. 努力提高机械化水平

C. 全面展开经济建设

D. 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文援集体农庄建设措施》的决议。决议一方面重申坚持自愿原则,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主要产粮区要在1930年秋最迟在1931年春,完成全盘集体化;二类产粮区在1931年秋最迟在1932年完成。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行政强制倾向明显

C.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 始终坚持自愿原则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 导致农业生产关系的长期落后

B. 严重忽视了农民的基本需求

C. 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

D. 推动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如南方钢铁托拉斯、顿河煤炭托拉斯等,托拉斯负责管理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这表明当时苏俄政府

A. 加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C. 依靠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

D. 低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

A. 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C.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苏联实现工业化首先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果片面强调发展速度不顾实际的可能,反而延缓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  )

A. 工业化资金是否来源于国内    B. 苏联是否有必要进行工业化

C. 工业化建设是否应保持高速    D. 工业与农业是否应协调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_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美国经济大危机需要输出过剩资本    B. 苏俄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苏俄进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积极探索    D. 新经济体制促进工业管理的改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A. 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

C. 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出现下图所示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方针

D. 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他说,“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   )

A. 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

C. 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 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与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与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说明。在很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与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第42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