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 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 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 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 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 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 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这段话表明唐太宗

A. 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B. 重视地方官的人选

C. 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

D. 担忧中央集权弱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地理环境

A. 容易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孕育了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 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

D. 国土面积小,导致全体国民直接参政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希腊一个城市及郊区就是一个国家,城邦太小,无力建造神秘的王宫;人口太少,彼此相熟,都是凡夫俗子,说君权神佑,贵族就不相信。这造成的影响是

A阻碍了君主专制发展

B.形成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观念

C.萌发了主义的精神

D.王权不断强化势必导致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比较法学者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法的形成得益于对希腊的征服

B. 罗马法因其自身的完美而持久且实用

C. 罗马法渊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

D. 罗马法的发展得益于古希腊文明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以后,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书进行抵制,宣称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可见,议会革命的目的是

A保证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要求民主政治

D.捍卫议会主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华盛顿的目的是   

A.确立总统的行政权             B.实行参议员选举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 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 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 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 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民变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为摊派《辛丑条约》赔款而直接增加在民众头上的捐税至少有60多种。群众性的抵抗拆迁民房、抵抗铁路征地等层出不穷。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是民变积累引起的改朝换代

B. 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C.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清政府拒绝改革的结果

D. 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

A.各国列强一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

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水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

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

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着救亡御侮与推进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的是

A. 五四运动

B. 清末立宪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此评论(    

A. 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B.肯定了中共持久战的正确性

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          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 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D. 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

A.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B.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

D.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 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 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 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二、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 国家统一样本

B. 社会制度示范

C. 文明交流枢纽

D. 经济发展标本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入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    )

A. 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 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

C. 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 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C. 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D. 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 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对应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一种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第二种

美国和苏联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 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 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 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6分

(2)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3)综上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矛盾?最终又各自通过哪种方式实现了妥协?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材料一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请回答: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2)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