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明中期,供应雇工饮食的旧规是,夏、秋一日两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清初,雇工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以前,大不同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B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推动 

C.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社会动荡,人口减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言论中,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相类似的是(    )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商鞅)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 强调重农意识

B. 关心百姓疾苦

C. 申饬官员无能

D. 关注地方稳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 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 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 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 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三: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

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

“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4)简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