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求其宁息,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B.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C.命蒙恬主持修建万里长城      D.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下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

A.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B.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C.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D.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清·赵翼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历史课上,学生根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一段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对秦朝道路系统在当时的作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 

   D、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 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 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 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

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上述评论的出发点各有不同。客观地说,准确评论历史人物应该做到

①用今人的眼光来评论历史人物

②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的评论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评论标准

④根据评论者的个人喜好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 称皇帝制《秦律》    B. 置三公行郡县

C. 焚书坑儒筑长城    D. 统一文字平南越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文字

④修筑驰道

A. ②④

B. ①②④

C.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秦朝时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弱化

D. 君主专制造成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B. 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 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 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 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 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 焚书令、秦朝速亡、 科举制度

D. 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百代犹得秦政法”,说明了秦代创立的政治体制的深远影响。秦朝采用的哪些体制,在封建时代得到日益加强

①皇帝制

②丞相制

③土地私有制

④郡县制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由大将蒙恬役使胡人修筑

②把原来韩、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而成

③在当时有利于中原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④从此以后匈奴再没有南下掠夺中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 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A. 灭六国,统一中国

B. 修筑长城

C. 秦的暴政

D. 秦末农民战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 唐宋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 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 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 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嬴政统治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权力高度集中

B. 浓厚的部族色彩

C. 秦始皇非常勤政

D. 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材料一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很多……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卷八中认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唐太宗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与秦始皇相比,他在政治经济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