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

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诗经》)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 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 小农经济深受火灾的危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大规模简单协作

D. 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元代全面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人物是

A. 沈括

B. 宋应星

C. 郭守敬

D. 黄道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朝时期

C. 西周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

A. 政治中心

B. 经济中心

C. 工商业中心

D. 宗教活动中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是。

A. 以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 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 农民的手工产品只供自己使用

D. 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对哪项水利工程建设的(    )

A. 春秋时期的芍陂    B. 西汉的白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汉代治理黄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 )

重征商税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 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 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 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 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 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 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 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企业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 继昌隆缫丝厂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C. 发昌机器厂大生纱厂    D. 贻来牟机器磨坊江南制造总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1912—1919年、1927—1937年这两个阶段都被称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期”。

对这两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政府的鼓励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B. 都以轻工业为主,未从根本上改变轻重失衡的状况

C. 民族资产阶级都有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D. 西方列强都忙于世界大战而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 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C. 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使货币需求大增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

A. 外国资本的压迫

B. 日伪的经济掠夺

C. 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

D. 民族资本的薄弱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A. 纺织业

B. 交通运输业

C. 冶金业

D. 机器制造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纺织分离,被视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第一步,这是因为纺织分离( )

A改变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

A. 促进了棉花的商品化生产

B. 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开始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14年至1922年,(荣氏)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在当时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在此期间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 兴办实业的热情

B. 政府的扶植奖励

C. 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D.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安定

B.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 政府政策支持

D.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91.6%。该材料表明

A. 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 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 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 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本质上

A. 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 生产基础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同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 依靠封建地租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 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 中国工业落后,是西方商品倾销市场

D. 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过程。剧情发展到最后,大家在工厂里给寿亭祝寿,手下来报,日本来侵,韩复榘(山东地方军阀)弃城逃跑。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了,说出“这是什么军队,这是什么国家!”,最终吐血而亡。陈寿亭绝望而死的主要原因是

A. 因出身低微而历经生活艰辛

B.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疯狂侵略

C. 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纪闻》

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又如,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

——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金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的8年间,建厂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加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年。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中国棉纺织业的繁荣景象,维持到1922年完全消失,接着就是长期的慢性萧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什么景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纺织业1922年后萧条的原因。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