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纪闻》

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又如,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

——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1分)。后果: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2)台湾的收复;有利于国计民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便于筹集军饷。(4分) (3)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沿海手工业的兴盛;使得沿海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沿海城市发展);社会相对稳定。(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解读史料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1)问属于解读史料概括史料,从材料一和二可以看出由于东南沿海出现了反抗朝廷的地方势力,清朝颁布迁海主要是对付沿海抗清活动,后果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以及对中国以后影响来作答。第(2)问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回答,材料中“国计民生”“闽粤兵饷”“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等文字是解题的主要信息,可以得出台湾的归顺和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国计民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便于筹集军饷。 第(3)问依据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从外贸、经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来概括作答,材料中“洋船行销”说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民物滋丰”“居奇囤积”说明经济发达,二“刑罚罕用,衣食滋殖”说明刑法很少用,社会相对稳定。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康熙帝时期的海禁政策 【名师点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信息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过程。剧情发展到最后,大家在工厂里给寿亭祝寿,手下来报,日本来侵,韩复榘(山东地方军阀)弃城逃跑。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了,说出“这是什么军队,这是什么国家!”,最终吐血而亡。陈寿亭绝望而死的主要原因是

A. 因出身低微而历经生活艰辛

B.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疯狂侵略

C. 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大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 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 中国工业落后,是西方商品倾销市场

D. 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中国城市的政治经济命脉

 

查看答案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本质上

A. 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 生产基础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同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 依靠封建地租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91.6%。该材料表明

A. 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 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 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 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查看答案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安定

B.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 政府政策支持

D.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