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浙江诸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

A.“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的

B.科举制的最大意义在于网罗最优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

C.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完全取决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

D.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反映了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会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实的倡导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B.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C.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                      D.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

中国近代面粉生产量

 

1913年

1921年

1936年

万包

%

万包

%

万包

%

商品面粉

213634.2

45.6

24716.3

45.2

30998.1

46.3

 

机器生产

4792.2

10.2

10671.5

19.5

13797.5

20. 6

土磨坊

16572.0

35.4

14047.8

25.7

17200.6

25.7

农家自产自用

25442.3

54.4

30034.9

54.8

35952.4

53.7

 

 

 

 

 

 

 

——上海粗食局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①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②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

③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   ④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11年11月22日《申报》上记载:“日前邬瑞臣、袁滋卿、江宸春、王廷升四君发起,……开剪发大会,首由四君剪除,并演说理由。略云:吾人垂辫已受二百六十年之专制,方今民国军政府吊民代罪,各省次第恢复,吾同胞堂堂汉身,亟应剪除腐败之物,岂甘久作牛马奴隶。”这段内容反映了

①临时政府剪辫措施的影响     ②国人狭隘民族观念的体现

③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     ④反对侵略、要求独立的心声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

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A.“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安全

B.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C.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

D.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材料所反映的美国战后所行欧洲经济恢复计划,主要目的在于

A.扭转贸易逆差带来的不利             B.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C.增强西欧出口能力                   D.为美国商品开辟欧洲市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5年11月7日,66年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言论,建议两岸人民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习近平也指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在坚“九二共识”基础上,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这不能说明

A.“九二共识”能根本上遏制台独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共同追求

C.理学注重匡时济世的历史使命

D.两岸重视祖先、重视传统的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再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下列活动与这一思想吻合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A.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D.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次改革

A.由执政官梭伦推行                B.推选伯利克里为首席将军

C.指克里斯提尼改革                D.将雅典民主推向“黄金时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罗马的

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英国议会于1707年通过《任职法案》:“凡从王室新近获得官职,或领取薪俸者,均不得当选议员并进入议会下院……凡已选下院议员并在任职期间接受国王官职者,其议员资格将被宣布无效。”材料说明

A.国王一直通过赏官赐爵控制议会

B.完全割裂了国王与议会下院之间的联系

C.剥夺了国王作为政府首脑的权利

D.有效地限制了王权在下院的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限制地方自治    B.加强国家权力

C.避免专制独裁    D.建立世界霸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00年,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织厂的经理。他把工人的工作日缩减到10个小时半,提高了工人工资,组织了伤病储蓄会,为职工子女修建了学校和托儿所,改善了工人住宿条件。其实验使新拉纳克变成社会风尚极好的模范移民区,工厂的股东也获得优厚的红利。欧文的实验及结果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A.与工人的斗争实践密切结合            B.已触及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端

C.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的问题            D.适合了工人运动的实际需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俄国历史的某一时期,彼得格勒同时举行了分别支持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两场游行。四位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A.上述游行应发生在1917年12月 

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临时政府最终镇压了布尔什维克

D.当时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增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请回答:

(1)第一次“大革命”后,秦朝为创立“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2)第二次“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请指出这次革命的法制建设成果。

(3)第三次“大革命”后初步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来中英关两国所订立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惟缔约各国对于上述及有关系之事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

——《整理中英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28年7月25日)

材料二

(甲)放弃关于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乙)放弃关于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特别法院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丁)放弃关于其军舰驶入中华民国领水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己)现有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置的英国一切法院,予以停闭。

(庚)放弃其船舶在中华民国领水内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943年1月11日)

(注:同日签订的《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除个别条款外大体内容与中英条约一致。)

材料三

1946年的中美商约在文字上从头到尾并没有不平等之处,双方所赋予对方的权益基本上是相等的。……《大公报》社论质问道,以英国那样老资格的工商业国家,在今天都不敢与美国完全贸易自由,中国又怎么能这样做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收回的权益在历史上最初是由哪次战争后的哪一条约中丧失的?根据材料指出该权益在当时无法真正收回的理由。

(2)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在怎样的重大国际背景下签署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条约是否意味英国已经结束了在华殖民权益?举例说明。

(3)写出材料三中的“中美商约”的正式文件名称。该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签订该条约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在华盛顿体系中,它“参与其中而不负责任”,继而带头提出所谓“非战原则”,甚至在中国东三省发生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也只发了个“不承认”的声明,以致法西斯国家得以得寸进尺,终于酿成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之行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出售军火等。

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在1939年开始修改中立法,取消过时的“军事禁运”,转而实行“现购自运”。当时德国支付和运输能力均较英法为弱,因此这种“现购自运”政策于英法有利。……大约到了1940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德国先后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这年9月27日,日军侵入印度支那,接着又公布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把矛头指向美国,才使美国在心理上有所觉醒,认识到摆脱孤立主义之必要,包括罗斯福总统本人在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40年9月与英国签订《驱逐舰—海军基地协议》,即由美国向英国提供驱逐舰,英国向美国提供大西洋海军基地;1940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以作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这样,美国就由中立国变为非交战国,实际上站到了交战的一方。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