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在华盛顿体系中,它“参与其中而不负责任”,继而带头提出所谓“非战原则”,甚至在中国东三省发生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也只发了个“不承认”的声明,以致法西斯国家得以得寸进尺,终于酿成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之行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出售军火等。

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在1939年开始修改中立法,取消过时的“军事禁运”,转而实行“现购自运”。当时德国支付和运输能力均较英法为弱,因此这种“现购自运”政策于英法有利。……大约到了1940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德国先后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这年9月27日,日军侵入印度支那,接着又公布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把矛头指向美国,才使美国在心理上有所觉醒,认识到摆脱孤立主义之必要,包括罗斯福总统本人在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40年9月与英国签订《驱逐舰—海军基地协议》,即由美国向英国提供驱逐舰,英国向美国提供大西洋海军基地;1940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以作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这样,美国就由中立国变为非交战国,实际上站到了交战的一方。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一战结束后,国内孤立主义盛行;3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忙于国内经济与社会改革;美国尽力维护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巩固既得利益。 (2)原因: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威胁美国,损害美国的利益;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失利,世界各国的和平与民主遭受威胁。 影响: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增强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利于打败法西斯力量。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之行的政策基本未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把矛头指向美国,才使美国在心理上有所觉醒”“大约到了1940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中可以得出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美国于1940年9月与英国签订《驱逐舰—海军基地协议》”“1940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影响。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中立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来中英关两国所订立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惟缔约各国对于上述及有关系之事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

——《整理中英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28年7月25日)

材料二

(甲)放弃关于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乙)放弃关于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特别法院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丁)放弃关于其军舰驶入中华民国领水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己)现有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置的英国一切法院,予以停闭。

(庚)放弃其船舶在中华民国领水内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943年1月11日)

(注:同日签订的《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除个别条款外大体内容与中英条约一致。)

材料三

1946年的中美商约在文字上从头到尾并没有不平等之处,双方所赋予对方的权益基本上是相等的。……《大公报》社论质问道,以英国那样老资格的工商业国家,在今天都不敢与美国完全贸易自由,中国又怎么能这样做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收回的权益在历史上最初是由哪次战争后的哪一条约中丧失的?根据材料指出该权益在当时无法真正收回的理由。

(2)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在怎样的重大国际背景下签署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条约是否意味英国已经结束了在华殖民权益?举例说明。

(3)写出材料三中的“中美商约”的正式文件名称。该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签订该条约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增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请回答:

(1)第一次“大革命”后,秦朝为创立“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2)第二次“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请指出这次革命的法制建设成果。

(3)第三次“大革命”后初步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俄国历史的某一时期,彼得格勒同时举行了分别支持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两场游行。四位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A.上述游行应发生在1917年12月 

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临时政府最终镇压了布尔什维克

D.当时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