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上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

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

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

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种现象使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

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22年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认为“无产阶级未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基于这一主张,中国共产党

A.领导五四运动           B.开展工人运动

C.推动国民革命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000余人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的做法

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直接民主      B.人民民主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C.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十日谈》《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责任内阁制确立                       D.议会取得立法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

(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8分)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5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8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