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山东济宁市高二5月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群国并行制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解决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汉武帝时的刺史制度       D.隋唐的科举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斌之权利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不仅被转变为法国《人权宣盲》的基本精神,而且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响亮口号的伟大作品是

A.《神学政治论》 B.《政府论》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 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  ③三权分立  ④法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法国思想家卢梭的阐述,错误的是

A.平等的社会是卢梭追求的首要目标,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平等

B.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

C.卢梭和当时大多数的启蒙思想家一样都赞同君主立宪制

D.卢梭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随着历史的发展,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失去进步作用,这主要是指

A.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力完成国家的统一

C.实行文化独裁和宗教专制      D.造成了国家的分裂割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7世纪时的英国议会

①有许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参加  ②出现于13世纪并延续至今  ③总体上主张限制王权  ④经常被国王解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盆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表明恩格斯

A.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   

B.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C.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D.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规定的法国政体的特点包括

①分权制衡   ②民主共和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内阁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曾说:“民主政体的最后裁断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蛊惑家(demagogue)造成的……蛊惑家将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用群众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在那里法律没有权威。”该段言论表明作者

A.赞成实行君主专制     B.鼓吹取消公民大会    

C.要求放逐蛊惑家       D.主张确立法律权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②以法律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 的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中蕴含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C.罗马制定世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 "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

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共的重要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霍金高度评价伽利略,主要是因为伽利略的理论

A.揭示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有关运动的观念 

B.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

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宇宙的运动     

D.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於欲,两者相持而长。”

——摘自冯兵《荀子的义利观辨析》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仁义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义与利,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料三  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政府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法院司法独立都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力。通过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为1765年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

——摘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荀子与朱熹义利观的异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国家与产权之间关系的演变,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信息谈谈你对利权观的认识。(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经济变革而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基础。由于当时新开垦的土地的管理不属于封建关系范围之内,所以地租都被直接交入诸侯们的府库……这样一来,诸侯们就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各自封国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对地方上的府、州,则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这在宋初对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曾起到一定的作用。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后又设提点刑狱,除负责转运财物、审理刑狱外,还负责监察地方,称为监司.包括后设置的提举常平司,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最后通过的《联邦宪法》固然比起《邦联条例》说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但是它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它把相当多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换言之,它确立了一个联邦制。它既避免了《邦联条例》的极端,又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害,既把各州团结成为一个国家,又保障了地方的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这样就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首创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发生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重大的政治变革”指的是什么?(6分)

(2)指出材料二中“通判",“转运使”的职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地方制度的利与弊。(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所建立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些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8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