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及国际合作校高三下期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江西安福《枫田邓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段:“始祖东汉人邓禹,字仲华,南阳邓州新野人。佐汉光武中兴,为云台第一元勋,官拜大司徒,进太傅,封高密侯”。与邓禹任职有关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征辟制         C.科举制         D.军功爵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元朝侍御史高鸣进谏,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他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只设中书省           B.设三省           

C.废中书省              D.设内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比较注意保护自耕农,主要原因是:

A.自耕农是封建政府的主要税源        B.受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C.接受前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        D.稳定自耕农是发展农业的保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满分5 manfen5.com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能说明这一特点的是:

①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②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封建剥削相对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

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代陆楫写道“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 [cuàn](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上述材料中反映出:

①江南经济发达影响民风       ②社会生活日趋奢侈享乐

③主张倡俭戒奢以正风气       ④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清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对这一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江西湖广商人善于把握商机       B.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诚信

C.江浙商人富于经商能力               D.晋商因朴实而从事商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山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李小龙在他的日记中提出练习拳道要达到“武道合一”的境界,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在这里李小龙的武术思想主要吸收了中国古代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A.刘同学: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B.张同学: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C.王同学: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D.徐同学: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是

A.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满分5 manfen5.com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2)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和廷尉分别掌管什么职责? (4分)

(3)周亚夫先后被封为条侯和车骑将军的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政治有何影响? (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4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