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吉林通化市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  

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戢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表明

A. 铁器的使用已取代铜器                 

B. 工匠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

C. 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D. 诸侯“问鼎天下”,分封制宗法制土崩瓦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读《秦王朝郡的设置图》。图中“0”为咸阳,“1”为内史,其它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郡,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该图反映了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情况 

②“1”地不设郡可能与该地为秦国都管辖有关 

③秦朝疆域“西至”的临洮为图中“46”郡管辖 

④图中设郡密集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茬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 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A. 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 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 

C. 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 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堂

江西奉新

记述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坊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漻农资》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隽藻

山西寿阳

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饲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元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①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②水稻种植遍及南北

③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④明清时期农书是历代最多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下面关于这一政策的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B. 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C.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D.与中国国情相吻合,使中国古代农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由氏族贵族组成,其职权包括立法权、最高司法权、监督国家政务等。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其职权仅限于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下列选项中,与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变化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创设民主权力机构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 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 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 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人文主义精神                         D. 人生而自由意识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 君主             B. 议会             C.内阁               D. 最高法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沪苏志士“冒诸险艰,创义于沪上。尔时大江震动,纷纷返正……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孙中山这番言论有感于

A.沪苏志士推动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清政府的瓦解

B. 沪苏志士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

C.袁世凯的反革命威压而妥协退让

D.烦地反封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根究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

项目

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  明

同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  明

作为研究抗战的一个史料,上表可以说明下列那一历史结论时引用

A.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致华北日军死伤8562人

B. 继攻陷南京进攻上海时日军死亡数超侵略华北日军死亡数

C.淞沪会战时虽上海失守但也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D.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抗战致使日军死亡难以数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一再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如下三项措施:一是普选产生公职人员;二是一切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工资;三是人民群众监督并可随时罢免公职人员。这些措施能可靠地防止

A.国家机关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卷土重来

C.公职人员去追求升官发财

D.国民自卫军控制工人合作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D.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此后“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过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

A.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谋求霸权

D.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五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3分)

(4)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4分)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各有优劣,不可定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第二回革命的具体表现。(4分)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4分)

材料二:“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

(3)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当指哪两大事件?“双元革命”分别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当时主要是小篆和隶书。大约郑重的场合用小篆,一般的情况用隶书。

不过,所谓“书同文”,因秦王朝统治之短暂,并没有真正完成。“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以致汉时的学者已经难以通晓先秦的文字。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书同文”的历史进程。(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书同文”。(9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6分)

(2)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历史观。(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李贽所生活的时代,分析“李贽的悲观”产生的主要原因。(9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