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条 缔约各...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6分)

(2)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1)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出重大调整;谴责战争行为,缺乏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设问特点,本题完全依据材料作答。材料一包括两段话,概括每一段话的中心,及得出主要内容。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何解决国际纠纷的问题,其态度明显为斥责战争,废弃战争政策。第二段话中则主张用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2)从《非战公约》的内容来看,谴责了战争行为,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说明该公约缺乏强制力,不能有效地制约战争。“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说明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非战公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当时主要是小篆和隶书。大约郑重的场合用小篆,一般的情况用隶书。

不过,所谓“书同文”,因秦王朝统治之短暂,并没有真正完成。“书同文”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以致汉时的学者已经难以通晓先秦的文字。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书同文”的历史进程。(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书同文”。(9分)

 

查看答案

 (14分)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各有优劣,不可定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第二回革命的具体表现。(4分)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4分)

材料二:“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

(3)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当指哪两大事件?“双元革命”分别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2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五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3分)

(4)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