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2010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二检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取得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东西方分别出现了 (    )

  A.百家争鸣——人文主义萌芽     B.儒学独尊——基督教产生

  C.理学诞生——人文主义萌芽     D.礼乐制度——罗马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着时代的进步。下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同一时期发展成就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④     D.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六经中之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这段引文应该出自  (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B.李贽《焚书》

  C.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某位历史学家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下面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16世纪晚期的英西战争        B.17世纪中后期的英荷战争

  C.18世纪中期的英法战争        D.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向外移民的热潮。一段时间内,出于对美国社会制度的失望,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另一个国家,去接受和体验一种和美国截然不同的体制和生活方式,这种状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6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在评论美国的政党政治的时候说:“在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两党政治的公开透明性      B.否认了美国两党政治的作用

  C.两党自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区别    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具有一致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这里所说的“那种福利”制度 (    )

  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   B.与罗斯福新政密切相关

  C.是亚当·斯密思想的实践     D.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0年3月5日,中国“两会”的召开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    )

  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B.民主党派联盟组织    

C.在野党联盟组织      D.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强调:“(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先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他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下面是自《世界经济200年》、《世界千年经济史》等著作中摘编的一组资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略记》记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早期澳门史》记载:“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广州)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这里做着兴旺的、有利可图的生意。”

  材料二:“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6分)

   材料三: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6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四: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材料五: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世界贸易)增长了将近100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讲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指出:“如果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可以阻止的,那么他必须告诉大家,他有没有设想过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后果。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大工业在世界的广泛发展,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1847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他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1916年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材料三:中国革命“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可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其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材料三中毛泽东的基本思想。(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进程。(6分)结合具体的历史实践谈谈上述革命理论的发展带给你的启示。(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