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测得1 mol N2的质量为28 g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的体积为50.28 mL C.用两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0.1 mol·L-1 500 mL的NaOH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3. 难度:中等 | |
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Na+、Mg2+、NO3-、Cl- B.K+、Na+、CO32-、NO3- C.K+、Ba2+、HCO3-、Cl- D.Na+、K+、MnO4-、SO42-
|
4.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1)H2SO3 + I2 + H2O = 2HI + H2SO4 (2)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 (3)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2H2O + Fe(NO3)3 A. H2SO3>I->Fe2+>NO B. I->H2SO3>Fe2+>NO C. Fe2+>I->H2SO3>NO D. NO>Fe2+>H2SO3>I-
|
5. 难度:中等 | |
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中的碳是+6价,在反应被还原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
6. 难度:中等 |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C.常温下,1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为0.2NA D.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A个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
7.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硝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 A.5:4 B.5:3 C.1:1 D.3:5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A~D 4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B.与V 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 L 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
10. 难度:中等 | ||||||||||||||||
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 BaSO4↓+H2O B.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 CaCO3 C.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SO42-+2OH-+Ba2+== BaSO4↓+Cu (OH)2↓ 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2++SO42-== BaSO4↓
|
12. 难度:中等 | |
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物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
13. 难度:中等 | |
M(NO3)2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M(NO3)2 A. 24 B.74 C.148 D.40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来表示其离子方程式的是 A.HNO3+KOH =KNO3+ H2O B.Ba(OH)2 +2 HCl = BaCl2+2H2O C.H2SO4+ Ba(OH)2 = BaSO4↓+2H2O D.H2SO4 + 2NaOH = Na2SO4+2H2O
|
15. 难度:中等 | |
将K2SO4、Al2(SO4)3两种盐混合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03 mol/L,c(Al3+)=0.005 mol/L,c(H+)=0.01 mol/L(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 A.0.045 mol/L B.0.035 mol/L C.0.005 mol/L D.0.040 mol/L
|
16. 难度:中等 | |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
17. 难度:中等 | |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
18. 难度:中等 | |
将9.58 g Na2CO3·10H2O与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c(Na+)=1 mol/L,再取同质量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A.5.30g B.7.78g C.6.72g D.6g
|
19. 难度:中等 | |
将0.4g 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20. 难度:中等 | |
24mL浓度为 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 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
21. 难度:中等 | |
将O2、CH4、Na2O2 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且将残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放出。则O2、CH4、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的成分为 A.1:2:6 ;Na2CO3和NaHCO3 B.2:1:4 ;Na2CO3 C.1:2:6; Na2CO3和NaOH D.2:1:4; Na2CO3和NaOH
|
22.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下列实验仪器中,配制时不必使用的是 (填字母)。 A 500mL容量瓶 B 250mL容量瓶 C 胶头滴管 D 250mL烧杯 E 试管 上述实验中,还必须使用 ,它的作用是 。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23.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Na2SO4、NH3HCO3 等杂质 的NaCl。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方案提取纯净物的NaCl溶液。(已知:NH4HCO3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可选择 或_____ (仪器)。 (2)操作②为什么不用加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 。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5)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 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F的化学式:A: ______、 C: _____ 、F: 。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D+盐酸 。 ② B+水 。
|
25. 难度:中等 | |
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6. 难度:中等 | |
四只试剂瓶中分别盛有NaNO3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可用于检验的试剂有Ba(NO3)2溶液、AgNO3溶液、稀HNO3,就如何检验这四种溶液分别回答下列各题。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mL,按一定的实验顺序完成下列实验。 (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可以确定试管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可以确定试管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剩余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可以确定试管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