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句子书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野望》王绩)

(3)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赠从弟(其二)》刘祯)

(4)养怡之福,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曹操)

(5)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

(6)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7)《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来表达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发(bān)  形(jī)   然(qiǎo)  深痛疾(è)

B. 退(kuì)  要(sài)  红(fēi)   锐不可(dānɡ)

C. 刻(jūn)  默(qì)   解(pāo)   藏污纳(ɡòu)

D. 行(nǚ)   利(xī)   息(zhì)   无消息(yǎo)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仲裁  由衷  浩翰  惊心动魄

B. 畸形  洁责  私塾  为富不仁

C. 崎岖  疆绳  曦月  诚惶诚恐

D. 燥热  吹嘘  经纶  筋疲力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读下图信息,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就有以喜鹊比喻喜庆,以梅花谐音“眉”字的习俗。

B. 我们经常在书画、陶瓷、雕刻中看到喜鹊站立梅树枝梢的画面。

C. 砖雕只是图案精巧,并未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 这幅图案的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爱挖 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 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 “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 “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 “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 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名著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下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流动最大的一次流动武装宣传”这句话中的“大迁移”指的是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句话中的这个人物是指毛泽东。

C.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 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在延安。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读下面一则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5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讲话中,习近平引经据典谈人才、聊创新、讲信念、话改革,用一句句精辟的论述,点燃科技强国的动力引擎。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月18日晚,文化情感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立时引爆话题。《朗读者》受追捧,正如该节目主持人董卿所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好的东西永远总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应不求。”“朗读”、“者”、“情感纽带”是《朗读者》节目三个关键内核。节目紧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间的情感纽带,每期精选一个主题词,通过嘉宾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的精美文字,在朗读中体味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从而展现人生之美。

现代化的中国,是多元且丰富的,《朗读者》之类节目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注入一股清流,让电视荧屏避免流于同质化的庸俗战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质——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伴随着节目《朗读者》的开播,其线下流动录音棚“朗读亭”在多个城市街头出现,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与参与。每位朗读者可以在亭子里录制一段属于自己的画面,而这些都有可能被剪辑到节目当中,分享给全国观众。

西安市民许女士说:“我想把龙应台的一篇《目送》送给我亲爱的儿子,因为去年九月的时候他上了幼儿园,送他去幼儿园后,我读了《目送》,这篇文章中有段文字让我感同身受,我特别想把这篇文章送给我儿子,让他在成长的路上更好地成长。”

这样的活动对于城市人来说既新鲜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文化意义:在阅读中感受文字;在文字中感悟生活;在朗读中抒发情感。文字成了唯一的纽带,声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字正腔圆,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静的朗读之中,完成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对话。

(有删改)

1.根据选文的前两段,概述《朗读者》节目走红的原因。

2.如果你走进“朗读亭”,你会为谁朗读,朗读怎样的篇章呢?请完成下面内容,分享你的朗读设想。

我朗读的篇章是:《_____________》(的片段)

我想把以上篇章朗读给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100字)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jiàn)素,常有高猿长(xiào),(s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郦道元)

B. 水皆(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ài)。急(tuān)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吴均)

C. 牧人驱(dú)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wēi)。(《野望》王绩)

D. 夕日欲(tuí),沉(lín)竞跃。……未复有能(yù)其奇者。(《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三峡》郦道元)

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沉鳞,指沉下去的鱼。(《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C. 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D. 蝉则千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与朱元思书》吴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郦道元)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C.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什么时候夜里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把月下之景比作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现月色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交横”,比喻新颖贴切。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侧面写出夏季三峡江水迅猛湍急的特点。

C.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江水青白的颜色以及水清的特点。

D.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风景。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请你根据示例,把对图二的理解写下来。

图一示例: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图二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城市里的菜地

晓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边走边看。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地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睛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提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时都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推荐课上,老师推荐了《城市里的菜地》这篇文章,读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1.文章的题目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母亲?

2.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作者的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地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

 

十、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我们感叹得不到真情的时候,或许真情就在你的身边;我们呼唤得不到理解的时候,或许理解就在你周围……有的时候,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只是由于离你太远,你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请结合自我经历与感悟,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