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今年的读书节活动以《阅读让城市更文明》为主题,zhǐ zài展示我市“书香如皋”建设取得的成果,培养市民chóngshàng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市民投入到大阅读的环境中,去吸取知识和思想文化的qióngjiāng,②不仅提高了城市文明整体水平,还提升了市民素质。

1.根据拼音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

3.第②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名族文化,学校将举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一·说理明孝)孙凯向好友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凯?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如果不得已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委婉地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拟作宣传)为营造“百善孝为先”主题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有关孝道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主题征文)为激励同学们将孝行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校文学社决定举办“百善孝为先---我长大了”的主题征文活动,稿件要求:围绕主题写作,文体不限;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班级,于12月1日之前投给校文学社编辑部,请你为文学社写一则征文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他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曹操《龟虽寿》)

(6)即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东篱把酒黄昏后”巧妙化用了哪句诗?请写在下面。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春,正月,丁丑朔,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骑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1.请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各停两处

(1)今齐地方千里(2)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

(2)王之甚矣_______

(3)礼,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_______

(4)恃宠骄侈,犯法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2)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           】?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3.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在选文第⑦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达连贯。

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麻鞋之歌

叶梓

①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承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炽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⑥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⑧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⑨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文章第①节引用天水谣有什么作用?

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

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麻鞋之歌”的内涵。

 

六、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来了,冰融了,草青了,花也开了。自然如此,人亦如此。生命里总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就像一缕春风,明媚了我的心房。从此,生活永远充满阳光,人生永远是春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缕春风明媚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力求新颖,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