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黑(yǒu)    古(ɡènɡ)    轻(bó)   心如意(chènɡ)

B. 强 (jué)   然(mò)    红(yān)    锋芒毕(lù)

C. (mái)  慰(jiè)   戏(nüè)  扣人心(xuán)

D. (cāo)  劲(jìnɡ)    进(lè)   惟妙惟(xiào)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赝品     陨落     重蹈覆辙     随声附和

B. 愧怍     诘难     根深蒂固     无与纶比

C. 旁骛     沉湎     一泄千里     粗制烂造

D. 制裁     分岐     前赴后继     别出新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芳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城”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点亮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指路明灯。“昂首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的热门话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 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 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莒县沭河莒安大桥经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严格考核评选,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长的廊桥”,成为中国最长的廊桥。

B. “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C. 能否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真正落实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

D.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挥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走到群众中间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他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B. 中国古代诗歌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C. 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如以籍贯命名的《柳河东集》,以作者的字命名的《范文正公集》,以官职命名的《王右丞集》,以年号命名的《白氏长庆集》等。

D. 对他人的尊称:令尊指别人的父亲,高足指别人的学生。谦称:家君指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指自己的母亲,令郎指自己的儿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B.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人胜。

C. 《昆虫记》又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D. 《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在《名人传》中,他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孟的名言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钦佩。

B. 希望你能时刻记住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 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 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②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③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④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⑤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

A. ③②⑤①④    B. ⑤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⑤④    D. ⑤②①③④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 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 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 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 “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 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 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 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西面

B. 折蛇行                  斗:北斗星

C. 石底以出                卷:弯曲

D. 神寒骨                  凄:凄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如鸣佩环,心乐   渔人甚异    B. 潭西南望   太守归宾客从

C. 不可知源   今有人于此,舍文轩    D.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心,实则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B.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近看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C. 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D. 这篇散文通过生动地描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对小石潭深深的喜爱之情。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今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6)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9)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10)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国的古诗中有许多关心国家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何处是乡愁

(1)故乡在霍山脚下。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核桃,不用说了,收获时,挂满一树翠绿滚圆的小球。大人站到窑顶上用木杆子打,孩子们就在树下冒着“枪林弹雨”去拾,虽然头上砸出几个包也喜滋滋的,此中乐趣无法为外人道。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河已不再。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2)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大的那棵特别大,五六个人也搂不住,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座绿山,一座树塔。长记小树下总是拴着一头牛或一匹马。主干以上枝叶重重叠叠,浓得化不开。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而爬小槐树,则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槐树枝极有韧性,遇热可以变形。秋天大人们会在树下生一堆火,砍下适用的枝条,在火堆里煨烤,制作扁担、镰把、担钩、木杈等农具,而孩子们则兴奋地挤在火堆旁,求做一副精巧的弹弓架或一个小镰把。有树必有动物。村里的野物当然也不离古树。各种鸟就不用说了,松鼠、黄鼠狼、獾子、狐狸的造访是家常便饭。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日长人欲眠,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3)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流水潺潺,不舍昼夜。我们常在河边的青草窝里放羊,高兴时就推开羊羔,钻到羊肚子下吸几口鲜奶,很是享受。那时也不懂什么过滤、消毒。清明前后,暖风吹软了柳枝,可退下一截完整树皮管,做成柳笛,呜哇,呜哇地乱吹。大人不洗衣时我们就在这洗衣石上玩泥,或坐上去感受它的光润。那时洗衣用皂角,村里一棵硕大的皂角树,一季收获,够全村人用上一年。皂角在洗衣石上捶碎后,它的种子会随河水漂落到岸边的泥土里,春天就长出新的皂角苗。小村庄,大自然,草木之命生生不息,孩子们的心里阳光满地。大家比赛,看谁发现了一株最大的皂角苗,然后连泥捧起种到自家的院子里。可惜,这情景永不会再有了,前几年开煤矿破坏了地下水,村里的三条河全部干涸,连河床都已荡平,树也没了踪影。洗衣歌、柳笛声都已成了历史的回声。

(4)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里了。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压。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大人说:“不碍,不碍。”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

(5)没有了,没有了。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只能到梦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去了旧事,添了新愁。历史总在前进,失去的不一定是坏事。但上天偏教这物的逝去与情的割舍,同时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搅动你心底深处自以为已经忘掉了的秘密。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这就有了几分悲剧的凄美。但它还不是大悲、大恸,还不至于呼天抢地,只是一种温馨的淡淡的哀伤。是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29日   梁衡作,有删改)

1.本文主要回忆了我在故乡生活时的哪些场景?请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于是岁月的双手,就当着你的面将最美丽的东西撕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本文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暮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以“              依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