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piē)     笑(yè)      藤(wàn)     一秤(gǎn)

B. 诚(qián)    庐(qóng)    笨(zhuō)    头发(wān)

C. 能(chěng)   吝(jiān)    热(zhì)     观麦(yì)

D. (pìn)     牌(fǎng)    蛎(dù)      鸣啾(ji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一波三折,实在精彩!

B. 对庸才而言,时间不名一文,但在开拓者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C. 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这对老朋友最终在人生道路上各自分道扬镳

D. 古运河畔的高旻寺,高高低低的禅房鳞次栉比,肃穆的天中塔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

B. 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

C. 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

D. 《漂木》堪称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作品,也被作者洛夫视为自己的心灵史诗,并凭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B. 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有误。

C. 伟人细胞  范进中举  画山绣水  往事依依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全不相同。

D.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解说: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海燕》中暴风雨则象征丑恶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

B. 课本中很多教师形象伟大,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如慈爱、公平而伟大的蔡芸芝先生,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藤野先生。但寿镜吾先生作为封建教育思想的践行者,教学方法陈旧,泯灭求知欲,为鲁迅所憎恶。

C. 月亮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蕴涵深刻。《十五夜望月》中月亮寄托着王建对家乡的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亮化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则映照出苏轼的光明磊落、胸无尘俗。

D. 高潮是小说最吸引人的情节。《我的叔叔于勒》中“躲于勒”,《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热爱生命》中淘金者“与病狼搏斗”,都是小说的高潮。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李邕,中国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人。工诗文,善正、行、草书,尤长碑颂。虽biǎn职在外,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请他zhuàn文书写碑颂。他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其书法个性明显,高势左低右高,笔力qiú劲,舒放,有险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创新,有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精pì论点。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默写。

(1)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浪淘沙》)

(2)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4)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7)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抒发作者对世事沧桑,亲友凋零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语文实践活动。

(1)下图是一幅清明图,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

节气:清明

含义: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条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___________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逃难他落草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_______的混名也叫行者,这个名字是_____给他取的。

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一、二两句中“南云”“北雁”象征什么?作者将“心”与“形”分开来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请结合上下句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罗君为江都,以诚心为主,耻言钩距惠文之事。凡民有讼,曲直决于前,不以属吏。诖误若小过,辄诲谕遣去。视鳏寡孤独之有失其所者,如己致焉。黎明视事,入夜犹不。或讥其太劳,君曰:“与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益少。

君乃出行诸郊,所过,召其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始复大石湖,改名元丰。广袤数百步,溉田千有余顷。岁大穰,亩收皆倍。于是远近自陈愿复陂塘沟渠之利者相属,君一切听许。亲至其地,与之经始。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凡水利之兴复者五十有五,溉田六千顷。徙其治东南爽垲之地,屋数百盈。以其赢材,驿堠亭馆之在境者。又颇出私钱营制药剂,以给疾病之民,所愈之不可胜计。

罗君名适,字正之。台州海宁人。学术有本末,通于世务,风节凛然,国士也!尝再被召见,皆不合罢归。其莅官行已,所可书者甚多。书在江都者,以为生祠记云。

(选自秦观《罗君生祠记》,有删节)

【注】①钩距惠文:钩距,水战用的兵器;惠文,指惠文冠,武官所戴;代指暴力与强权。②诖(guà)误:牵连、连累。③绐:dài同“诒”,欺骗;欺诈。④耆老:年高而有声望的人。⑤潦(lào)水:同“涝”。⑥爽垲(kǎi):地势高而土质干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曲直决于前___________

⑵入夜犹不___________

岁大穰__________

驿堠亭馆之在境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罗君为江都             当余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B. 徙其治东南爽垲之地     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C. 不合罢归             皆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屋数百盈               方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

4.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短文中罗适的性格特征。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6)

1.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 A__________;接着,B_________;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怎样涵养静气;最后,C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第④小节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并分析作用。

3.请你谈谈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4.简述你对文中“静气”的理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装简从,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

⑪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选编自《散文》2018年2月刊,有删改)

1.第①段中写到“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请概括“毫无睡意”的原因。

2.赏析第段划横线的语句。

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

3.文中①至④段中,有三处划波浪线句子描写了天空的亮,有何用意?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天空越来越明亮了”“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节与文章的主题有关吗?为什么?

5.文章题目是“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母亲?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以“染上你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