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邵阳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斜出 (  yì )      (qiú  )         ( qí  )

B. 辙的鱼 (gù   )         (yī   )            (suō  )

C. (lì)             (xùn)菌        (yà)苗助长

D. (còu)理          (chán)娟        (dàng)其租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媚上欺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B. 慢声细语     段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

C. 温文尔雅     恪尽职守      气壮山河      弥留之际

D. 无与伦比     清心寡欲      怒不可遏      一扌不黄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十八岁是成人的年纪,那时我们绝不可以继续惴惴不安地挥霍父母辛苦所赚的金钱。

C.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D.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仅唐诗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还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B. 《中华文明之美》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水平,《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参与了节目的录制与策划。

D. 2016年美国玫瑰公主在加州帕萨迪纳评选揭晓,17岁华裔女孩刘瑞麒入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⑤②④①③    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⑤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不得体的是(        )

A. 中秋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说:“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B.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有同学安慰他说:“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手机会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小玺在车站候车室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吸烟,于是对老大爷说:“老大爷,您好!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到车站吸烟区吸烟,好吗?”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山渺远的水,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按要求填空。

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中用曲笔讽刺那些终日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常被人们引用来形容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完成题目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__ 写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

(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⑸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__________

3.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5.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病      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仔细阅读全文后概括出全文的中心

2.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的道理。

4.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问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列句中“之”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永州野产异蛇    B. 若毒乎?

C. 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    D. 则吾斯役不幸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其二__________    ②则久已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盖一岁之死者二焉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经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不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