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首发]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7)诗词中化用名言、运用典故,可以2诗词的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杜甫的诗句“                              ”(《望岳》)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实验;范仲淹的词句“                              ”(《渔家傲·秋思》)借“勒石燕然”的典故传达出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走进六月,就走进了一个充满xiá(    )思和希冀的季节。你看,麦芒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翩(    )的蝴蝶检阅着花的芬芳,蓬勃的绿叶萌发着无尽的希望……在六月湛蓝的星空下,青春花季的你们正在追逐这斑斓的梦想;然而,不是每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声张就会变成空壳;                              。亲爱的孩子们,祝福你们拥有轻灵的翅膀,百折不挠、进无止境,飞越六月明净的天空,幸福采颉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xiá(    )思

(2)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改为     

(3)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C. 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互相切磋、快乐成长、同窗共读、共同进步的场景。

D. 东台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绿色增长模式、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建设形态为标志的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B.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由点成线,由线到面,改变了全球经济合作的方式,开拓了国际合作新空间

C. 中国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带领科研团队分离拼搏,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里潜心探索,上行下效,2017年4月22日顺利完成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

D. 《人民的名义》播出到低45集时实时收视峰值破7,该记录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同档期的其它电视剧只能望其项背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 ④①②③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③①⑤⑥④    D. ④②③①⑥⑤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名著阅读。

(1)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我们知道绍兴城的两位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要因既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B.《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C.《童年》里的外祖母总是在教育孩子要保持真诚、善良和纯朴的本性。比如在小茨冈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他整天都不理他,以示教育;阿缪沙到集市采买食物偷东西时,外祖母教育他说:“我今天不喜欢你”、

D.《简爱》中罗切斯特精心安排了与英格拉小姐的哑剧表演让简嫉妒,再假扮作骑士试探了简的心意。

(2)在名著《红岩》中,郑克昌四次伪装破坏地下党组织活动,请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次

伪装成学生混进重庆大学,监视学生。

第二次

 

第三次

化名“老朱”接近刘思扬,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第四次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现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现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

①请写出语段中“那个穿皮袄的汉子”的名字。        

②“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是件什么事?简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类节目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央视播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以其惊艳的表现,在收视率和口碑上一直双线飘红,并被媒体称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节目中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统一,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出自真情实感的朗读再次唤醒了文字的感染力,点燃了人民的阅读热情,让这个节目也成为春日里最温暖的节目。

材料三: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推广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不仅从内容上调制出读者喜欢的佳肴,而且要依托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实验中学出三(1)班学生王强想在“朗读者”中听到有“音乐诗人”之称的歌手李健读诗,他要给主持人董卿写一封电子邮件,希望她向李健邀请。请帮助完成这封邮件。

 

(3)央视为这两档文化类打出了广告,请补全这则广告。

诗词涵养情怀,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颈联中“吞”、“醉”两个最为传神字?请任选一个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愚公移山》(节选)

【乙】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同“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三代(夏、商、周)不同礼而王,五伯(霸)不同法而霸。知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山北之塞        (     )        ②杂然相        (     )       

③贤者礼,不肖者拘焉    (     )    民而教,不劳而成功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B.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而戍收者固十六七

C.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D.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同是面临一个中大的决策,愚公和商鞅所处的环境有何不同?

(2)愚公和商鞅身上表现出了怎样共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各自还有什么独特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所选内容简要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涵养文明 我们不能当看客

陈凌

①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

②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正如哲人所言,“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只不过,文明秩序不仅来源于“法”,也来源于“礼”;文明素养,不仅意味着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更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

③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家都一样”……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

④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努力,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思想误区始终存在,即认为文明仅仅是个人之事,自己文明就行;他人文不文明,与己无关。毫无疑问,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并不意味着“一念唯己,了无他人”。某种意义上,文明的沉默,就是对不文明的纵容。面对不文明行为,倘若不挺身而出、予以制止,而是选择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只会让这些行为不断风蚀文明的土壤,侵害价值的肌体。文明面前,没有“看客”。

⑤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自此,随手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

⑥“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16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第④端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⑤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选文第⑥段里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道”在文中指什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弘道”。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栀子花,旧庭院

许冬林

①我很喜欢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②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是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在出嫁前栽的。花树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③那时候,还没起床,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等我起床给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好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④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每出门,不担心家财被盗,其实也无甚家财,只是担心那栀子花无人照料。养花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或藏或现,或豪放或婉约地开。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⑤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那花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是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芦苇,没有菱角……我听了,替她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⑥我奶奶青年时守寡,中年时又失去了我的大伯,她自觉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⑦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她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摘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童年时和成年后喜爱栀子花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第④小节引用古诗有什么用意?

3.说说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分析一下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甲】【乙】两个片段各是怎样描写奶奶的,展示了奶奶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并写出她们给你的人生启示。

【甲】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许冬林《栀子花,旧庭院》

【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贾平凹《月迹》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当你驻足回眸时,那沉淀在心底的,那曾经被忽略了的,那以为消逝不见的……全都涌上心头,成为一道道的风景。请以“回眸处总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不少于600字;

⑶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