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规范、端正、整洁。(2分) 回环曲折 迥乎不同
|
|||||||||||||||||||||||||||||||||
| 2. 难度:简单 | |
|
给划线的字写出正确的拼音。(4分) 衰微( ) 重荷( ) 祈祷( ) 亘古( )
|
|
| 3. 难度:简单 | |
|
在括号里改正错别字;在横线上填写汉字。(4分) 妇儒皆知( ) 契而不舍( )
|
|
| 4. 难度:中等 | |
|
在你认为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2分)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
|
| 5. 难度:中等 | |
|
仿句(2分) 例句:自信是一把金钢钻,困难是岩石,再坚固的岩石金钢钻也能把它钻穿。 自信是:
|
|
| 6. 难度:中等 | |||||
|
在括号中填上省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 )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 )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 )全都嘲笑起来了。
|
|||||
| 7. 难度:简单 | |||||
|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
| 8. 难度:简单 | |
|
默写填空。(12分) 1.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 4.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5. 《木兰诗》中“ , 。”两句描写了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木兰诗》)。 6.你最好的朋友丽丽因病入院,你去看望她时,发现她愁眉深锁,唉声叹气,于是你对她说道“ 。”她听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句子填空)。
|
|
| 9. 难度:中等 | ||||||||||
|
运用名著阅读积累回答:(6分) 1.填空(4分)
2.回答问题:阿廖沙因为什么事和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小男孩成为朋友?(2分)
|
||||||||||
| 10. 难度:中等 | |
|
古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父异焉 ( ) (2)稍稍宾客其父( )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仲永父亲的什么形象?(2分)
|
|
| 11. 难度:中等 | |||||
|
古文阅读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下面与文中“自号玄晏先生”一句中的“自”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岂 我 居 不 卜 邻 教 有 所 阙 何 尔 鲁 钝 之 甚 也! 4.文中“孟母三徙”和“ 曾父烹豕”的故事各说明了什么? (1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古诗阅读 弹琴 唐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弹琴能让诗人产生“___ ___”的感受,这是源于“______”的弦音。(用诗中的词语填空)(2分)
|
|
| 13. 难度:中等 | ||||||||||||||||||||||||||||||||||||||||||||||||||||||||||||||||||||||||||||||||||||||||||||||||||||||||||||||||||||||||||||||
|
现代文阅读:(28分) 最好的圣诞礼物 庞启凡编译 ⑴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⑵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兴奋地瞪得大大的。 ⑶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我们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⑷他正在招手,然后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到。 ⑸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⑹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知道那些是小馅饼吗?你会玩躲躲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躲猫了。” ⑺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⑻我们用完了餐,丈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帐。结完帐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⑼“上帝,在他对我或者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离开这里吧。”当我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⑽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在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⑾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穿着破烂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⑿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⒀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⒁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⒂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⒃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 → 呆住了→ 2.第⑶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3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⒃段中划线句的含义。(2分) 4.赏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3分) 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4分) ⑴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 ⑵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6. ⒂段中“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你认为其中包含了哪些情感?(2分) 7.将题目换成“真诚的拥抱”好不好?为什么?(4分) 8.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7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1.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 请以“做个有心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我们在一点一点地成长。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孩童到意气风发的沉稳少年,我们有过许许多多的难忘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品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人生的成长与快乐:一次难忘的家务劳动(洗衣、下厨、搞卫生等)让我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一次来之不易的成功,让我们体验了付出的重要,明白了奋斗的可贵…… 请以“在体验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吧!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校名、地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