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人教版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6月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取得大捷。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 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B. 中国人民探索史

C.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 西方侵华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筹建新式陆海军

D. 派遣留学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打到列强除军阀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天京变乱”

B. 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 太平天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材料中涉及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军事技术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 由闭关走向开放

B. 由专制走向共和

C. 由落后走向富强

D. 由愚昧走向科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5·湖南衡阳)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A. 鸦片战争后 B. 辛亥革命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后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每当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总会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A. 陈独秀、李大钊

B. 田汉、聂耳

C. 聂耳、冼星海

D. 蔡元培、徐悲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导演的创作手记

B. 历史学家的访谈

C. 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 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 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 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与这个宣言有关的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二次革命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内部分裂,军心分散

B. 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 护国军战斗力强

D. 卖国复辟,全国共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它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它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于是,排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材料四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先定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先后进行了探索活。请按时间顺序写出这些探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3)材料四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请举两例证明中共实践了此革命道路。

(4)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或者说你得出了那些符合历史逻辑的正确结论或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21世把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写出两次)

(2)材料一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投?请列举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冀教版八年级教材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村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牵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2015年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成为建国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谈,媒体称习马会有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

——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