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101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酿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

A. 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B. 西方各国疯狂的军备竞赛

C. 三国同盟的形成

D. 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协约国与同盟国是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这些国家之间在殖民地和海上霸权问题上争夺最为激烈的是

A. 法国与德国

B. 法国与俄国

C. 英国与美国

D. 英国与德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4年,一个欧洲小镇的战争纪念博物馆两侧墙壁上挂起巨幅画布,普林西普和斐迪南大公的画像各占据一侧墙壁,中间用英文写着“20世纪从这个街角开始”。100多年前在这里见证了

A. 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

B. 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中,可以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 滑铁卢战役

B. 萨拉托加战役

C. 葛底斯堡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16年,德、法双方在索姆河展开血战

B.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 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 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 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 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 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A. 《九国公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 《华沙条约》    D. 《开罗宣言》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此观点

A. 肯定了巴黎和会所取得的外交成果

B. 否定了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C. 暗示了巴黎和会未彻底解决国家间的矛盾

D. 赞扬了巴黎和会所体现的合作精神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对此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领土主权完整

②体现了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

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④恢复了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计划经济体制

D. 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市场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 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 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 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 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人这样描写印度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

A. 领导了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B. 参加了抗击英国入侵的战争

C. 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主持了印度的现代化建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亚洲很多国家都发生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运动,列宁称之为“亚洲觉醒”。土耳其革命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这两场运动共同点的概括准确的是

A. 起因都与西方国家的殖民压迫有关

B. 运动的主要领导者都掌握军事权力

C. 运动都以武装革命为主要斗争方式

D. 运动结束后都开始了现代化的改革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25年—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对其中B段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①失业率下降

②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

③美国参战刺激了经济发展

④以工代赈收到成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A. 国家干预经济

B. 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 兴建公共工程

D. 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以应对危机。这些措施表明新政的实质是要

A. 消灭资产阶级,改变社会制度

B.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经济秩序

C. 坚持市场调节,发展自由经济

D. 国家干预生产,缓解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28—193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导致表中美国1928—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变化原因是

 

A. 罗斯福新政

B. 越南战争

C. 经济大危机

D. 朝鲜战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

A.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日军刺杀中国人         《格尔尼卡》             纳粹迫害犹太人

A. 法西斯暴行

B. 纳粹的暴政

C. 战场的残酷

D. 种族的灭绝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从德国给唐宁街带来了光荣的和平。我相信。这是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推行的是

A. 门户开放

B. 大陆均衡

C. 绥靖政策

D. 杜鲁门主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德国无条件投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观喜恶。观察下图漫画《睁开眼睛》,迫使其“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德国突袭苏联

C. 珍珠港事件

D. 雅尔塔会议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各国政府保证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该宣言的签定

A.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C.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③都在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④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莫斯科保卫战役

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性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哪次战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2)材料二中所指的和约是什么?此和约对此后的欧洲局势有何影响?

材料三  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据材料分析此联盟为何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危机是促使国家在制度层面创新与改革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1932年胡佛被再次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竞选主题仍然是“促进自愿主义、个人自由主义、联邦不对市场进行经济干预,基本上靠地方政府解除30年代初期的危急。”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则认为:“政府的职责在于保护全体公民的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绝不能偏袒个别的小集团”,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应该给他们提供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其需要的一份”。

——摘编自刘绪贻、李存训著《美国通史(第5卷)》

(2)胡佛与罗斯福的竞选主张分别是什么?为了帮助“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罗斯福当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材料三  雇员应拥有组织起来的权利和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应遵守由总统批准的或陈述的最高工时数、最低工资额和其他就业条件。1935午5月27日,《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宣布无效。……尽管如此,《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游荡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

——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等资料整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直接影响。为什么说《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地存在于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政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暂时的退却”?

材料三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编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4)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这样说:“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郑易平、龚成的《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则认为:“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你同意上面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