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模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签订后的一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新的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这里“新的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所以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仍然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这段文字表述的是(  )

A. 鸦片贸易的危害    B. 虎门销烟的背景

C.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D. 《南京条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B.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C. 它历经14年,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

D. 它所击毙的洋枪队头目名叫华尔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鸿章曾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

A. 镇压太平天国    B. 签订《马关条约》    C. 签订《辛丑条约》    D. 开展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工业不包括(  )

A. 开平煤矿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湖北织布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分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两个条约是(  )

①《南京条约》 

②《瑗珲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动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这是一传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反映了(  )

A. 林则徐学西方,抵御外侮的决心    B. 维新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和勇气

C. 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D. 洪仁玕重整太平天国的强烈愿望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是章炳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猛回头》

C. 《革命军》    D. 《警世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北洋政府的建立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 武昌起义的胜利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宣统帝下诏退位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军阀群龙无首    B. 中国的社会性质    C. 护国运动失败    D. 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段文字:“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应该是(  )

A. 鲁迅    B. 胡适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 的精神,可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20 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发表以上言论的人应该是(  )

A. 康有为    B. 李大钊    C. 胡适    D. 严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19年5月4日,李大钊组织北京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进行反帝爱国斗争。6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工人与北京呼应,爱国运动取得空前成功,学生、工人受到鼓舞。第二年,在李大钊与陈独秀的支持下,北大学生与邓中夏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材料表明(  )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选举中央局书记    D.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据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

A. 人民群众在北伐战争中彰显实力    B. 国民革命的目的无法实现

C. 要依靠帝国主义力量完成革命目标    D. 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四十一周年,他“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其中,“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死悠关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 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C. 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 避免了新的内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二战结束后,东京远东军事法庭的一份判决书这样写道:“……所有的抵抗均已停止,日本士兵蜂拥而至,并犯下各种暴行,实施谋杀、强奸、抢劫和纵火。”“士兵们不分青红皂白,随心欲地杀害中国的男女老少,致使大街小巷尸体横陈。……日本人占领了许多难民营,那些逃离南京市民中的许多人被用机枪扫射和刺刀刺死。”材料反映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①破坏敌人交通线

②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③夺取敌人大城市

④摧毁日伪据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 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840年至1900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840年至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英国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一时期的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材料二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恋战友的一首诗。

(1)材料一对联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情景,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2)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这幅对联没能反映出这场运动后期的主力,请你写出来。

(3)材料二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