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定在(  )年。

A. 公元581年    B. 公元589年    C. 公元606年    D. 公元618年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

②它的开通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④它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隋的贡献的是

A.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B. 创立科举制

C. 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隋唐时期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辛勤耕作    B. 作战立功    C. 经商致富    D. 参加科举考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 魏征

B. 长孙无忌

C. 房玄龄

D. 杜如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太宗时,赣州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 尚书省裁决    B. 门下省审议    C. 尚书省执行    D. 门下省执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  )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唐大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D. 唐太宗编订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武则天的“无字碑’’闻名遐迩。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改国号为周

③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人称其统治为开元盛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小军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其中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A. 唐太宗    B. 唐中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  )

A. 设节度使    B. 抗击突厥    C. 重用人才    D. 建立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相百折不挠的精神。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 直白如话

B. 沉郁悲枪

C. 豪迈奔放

D. 委婉清新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方框处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最恰当的应该填

A. 唐太宗时期

B. 武则天时期

C. 安史之乱

D. 唐玄宗前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  )

A. 大泽乡起义    B. 楚汉之争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蕨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 宋高祖赵构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宋真宗赵构    D. 宋真宗赵匡胤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一胡曾《咏史诗.沛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阅读材料二回答,胡曾和皮日休对大运河的态度不同,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请回答: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一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4)你能概括一下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吗?唐朝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除此之外,宋朝还向哪些地方政权纳过“岁币”?

(2)材料一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请写出三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3)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