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除此之外,宋朝还向哪些地方政权纳过“岁币”?

(2)材料一二说明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请写出三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3)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

 

(1)澶渊之盟;西夏、金。 (2)契丹族——契丹国(辽国);党项族——西夏(大夏国);女真族——金国。 (3)和好。因为和平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1)依据材料一“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可知议和指的是辽宋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结合课本所学,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元昊建立西夏后,两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和金岁币。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是宋辽订立的和议;“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反映的是岳飞抗金的史实,说明当时很多政权并立,根据所学知识,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国。 (3)依据前面的材料“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结合课本所学,北方战乱频繁,使南方保持和平安定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故在那战与和的年代,我们认为是和好,我国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平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请回答: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一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4)你能概括一下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吗?唐朝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一胡曾《咏史诗.沛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

(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图中B点)为中心,请分别写出南北起止点;

A(北):          

C(南):          

(2)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请按由北至南的顺序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3)阅读材料二回答,胡曾和皮日休对大运河的态度不同,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自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文中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 宋高祖赵构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宋真宗赵构    D. 宋真宗赵匡胤

 

查看答案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蕨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