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海南省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科历史期中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英雄人物不包括(  )

A. 鸦片战争时期的    B. 抗日战争时期的

C. 北伐战争时期的    D. 抗美援朝时期的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领土最后被解放的地区是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海南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毛泽东的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的建成

A. 宝成、鹰厦铁路    B. 武汉长江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钱塘江大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孩子找出父亲的铁皮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发生在 (    )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革”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雷锋    D. 邓稼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五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民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自治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邓小平在党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 1987年    B. 1978年    C. 1982年    D. 1992年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有人说:“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时期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④①②③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4)简单分析一下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2)据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哪个地方率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1992年广东与全国经济增长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政策带来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