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首发]河南省南阳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结业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

A.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 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 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 驻扎有外国军队    D. 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

A. 《马关条约》    B. 《二十一条》    C. 《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

①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④圆明园被烧掉太可惜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 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

C. 英国在中国大量兴办工厂    D. 清政府赔偿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虎门销烟——林则徐    B. 黄海大战——邓世昌

C. 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D. 收复新疆——左宗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这里的“柳”是指        (     )

A.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   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

A. 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C. 戊成变法与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内容是一则近代民间自拟的对外“和约”,从内容上看, “和约”最可能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过程中    B. 英法联军入侵前

C. 《马关条约》签订时    D. 戊戌变法失败后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B.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中国梦”的历史图片展,他们从网上找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你如果给这些图片拟定一个小的主题,最合适的应该是(    )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A. 屈辱一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B. 抗争一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C. 复兴一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D. 探索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2)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3)在旧制度解体的过程中,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屈辱?

(4)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什么体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3)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 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非洲到处都是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庄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1)据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组织远航”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是如何推动全球化的进  程的?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的关系。指出“那些修建村  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3)材料三揭示了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  西方国家对落后地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背后隐含的列强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耻辱的象征,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图一作者。

(2)图片出现的历史背景,反映出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说出与深重灾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一例)。

(3)分析探究:根据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同学们绘制出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