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启示我们要获得战争的成功必须

①认识事物的固定规律并指导战争

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机结合

③区分规律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指导战争

④先认识战争规律后从事战争实践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运动只是就具体参照物而言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①能促使实践主体能动地创造客体②将提高实践主体改造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③会引导实践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指向④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B.意识来源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客观事物和主观思想具有先行后续的属性

D.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选择性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有人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两种观点

A都是正确的,两种观点都阐明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B都是错误的,两种观点都割裂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C都是正确的,两种观点只是就内外因的一方面而立论

D都是片面的,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内外因的另一个方面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有

①满招损,谦受益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启示我们

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对立统一是是事物的普遍规律

D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68166/70447) 首页 上一页 68161 68162 68163 68164 68165 68166 68167 68168 68169 68170 681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