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
|
2013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将坚持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执法,并继续对南海我管辖海域开展巡航,深入开展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重大问题研究。如果就此撰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B.宣示主权,加强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D.勇于担当,展示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
某市政府提出“让民意领跑政府”,即“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好不好”让百姓评。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与市民在线交流等形式,共同讨论重大决策。这种“开放式决策”模式有利于 ①坚持党的领导,拓宽公民民主监督的渠道 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③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方便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 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市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201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同时,多地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我国与跨国公司联合经营,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②我国积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排除经济全球化风险 ④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2年11月CPI涨幅,从10月的1.7%反弹到2.0%,重新回到“2”时代。综合多方观点,从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3年第二季度,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针对当前物价状况,适宜 A.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B.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地调整信贷结构 C.扩大财政盈余,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D.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
|
下图曲线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商品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P=P0时,该商品供求平衡 ②当P>P0时,该商品处于买方市场 ③当P<P0时,该商品处于买方市场 ④当Q=Q0时,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10分)【思想政治一公民与道德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城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便推进中国社会,尤其是市场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4月19日,“会盟天下儒商”高峰论坛在曲率举行。来自多个行业的百名中国企业家表示要践行“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新儒商精神,力促企业诚信经营,重塑企业界道德典范。 (1)简述道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2)结合材料思考怎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7分)
|
|
(10分)【思想政治一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全国35个选举单位共选举产生了2987名+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决定了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共同构成新一届的国家领导班子。 (l)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8分)
|
|
(16分)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材料一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让进城农民拥有城市户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和各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让进城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哲学启示?(8分)
|
|
(22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命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8分) 材料二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6分) 材料三 有人认为,“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只要“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