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这体现了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受到保护 ②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③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A.①④ B. 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群体中,官员代表比例成功“瘦身”,来自农村和生产一线的基层代表增加,这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第一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它充分说明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农民的发言权 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我国通过财政鼓励市民和大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并给予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就业专项资金支持主要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见习等措施。这表明 A.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C.国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 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 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 ④政府应该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某国际知名品牌奶粉由于主要成分玉米淀粉的原材料供应短缺,无法正常生产供货,英国等多地售罄。部分家长忧心忡忡,更不惜在拍卖网站,购买较原价高两倍的该奶粉。这说明了 ①商品的价格影响人的消费行为 ②生产决定消费 ③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④供求影响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1)班在学 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 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10分) (2) 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方法论意义。(10分) (3)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观点。(ll分)
|
|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 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0. 7%下降到2011年的44. 9%,而同期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0〜55%。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 方案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历时九年,多易其稿,艰难出台。有专家指出,收入分 配改革说到底是对现有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涉及区域之广、阶层之多、利益之复 杂,都使其推行举步维艰。因此,要继续推进改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胆识。 (1) 概述材料一和表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ll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的价值取向。(10分)
|
|
下列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诗句是 A. 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
截止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再创新高,逼近40万人,其中在美学生达到19万余 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同期,美国在华留学生也大幅增加到lO万余人。据此 回答32〜33题。 1.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假如你是赴美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A.坚守自己的行为习惯,拒绝西方文化 B.遵守美国的当地习俗,接受西方价值 C.尊重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入乡随俗 D.融合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以我为主 2.当前,各国政府都加强了互派留学生活动。这种教育活动 ①强化了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