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 M 、N 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M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 N 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 M N 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 M 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 N 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
|
物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2010年起我国部分商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2012年上半年出现“油你涨”“苹什么”,可谓是“涨声不断”。从防止物价上涨过快的角度看,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 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 人民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 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有效需求降低→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 发行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减少消费需求→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
2012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2周年。按照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中国一件10元人民币的N商品出口到东盟成员国T国的关税为4%,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5。该商品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生产N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N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T国的价格用T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元 A.50 40 B.52 40 C.40 50 D.40 52
|
|
2011年7月我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有专家发出通货膨胀预警,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恐慌。居民之所以恐慌,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会增值 ③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生于斯,死于斯”的格局,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大量渴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空巢”老人,老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少数老人去世多日都无人知晓,晚年生活甚是凄惨。 2012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9分) (2)“常回家看看”是中国传统孝道理念,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对国家设定老年节的认识。(10分)
|
|
(25分)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为了战胜困难、走出困境,政协企业各显神通。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少企业不气馁、不等待,积极调整战略,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转身”。原主打欧美传统市场的,现在积极开拓新型市场,生机重现;原主攻方向是城市的,现在转向服务“三农”,走出困境;原只盯住大客户的,现在适应市场要求做出了“小锅菜”,重振雄风。 材料二 战胜困境关键是要有迎难而上、勇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一位知名企业家说,我信奉这样的信条:“人定胜天——‘定’是镇定的定”。当然,镇定之中还需要转换思维、开动脑筋、积极应对、勇于开拓,这样才能找准“危”“机”转化的“支点”,在寒流中见到“春色”。 材料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长期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提高员工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自觉性,并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6分) (2)针对材料二,有人认为,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和意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逆境中的企业为什么更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10分)
|
|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
|
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 A. 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 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
|
“买船出海,扬帆中国梦”,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一家美国当地的传媒企业后,两年建起了16个频道,收视人群超7000万。中国传媒海外并购(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推动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有效结合 ③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④有利于中美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 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 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D.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