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所到之处,没挂欢迎横幅,没有列队迎送,没有交通管制„„轻车简从,带头践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改进工作作风,彰显党的先进性 ②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杜绝腐败 ③中央政府改革的胆略和魄力,建设高效务实的政府 ④党坚持求真务实,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四千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很多合理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该市市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
|
磨剑十年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终于有了时间表:第一轮谈判于2013年3月26--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另外,三方约定今年将举行三轮谈判,后两轮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设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利于 ①三国最大限度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的影响 ②三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③亚洲在经贸领域与欧美对抗 ④提升三国之间投资和市场的发展空间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提出来的“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
|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10分)
|
|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注:我国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上一般在60%以上。 材料二 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个字的改变,凸显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决心,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举措。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历史观知识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并分析党坚持改革的根本原因。(12分)
|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要自觉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
|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大患。这告诉我们 ①前进的道路必然有曲折 ②空气污染是前进过程的否定环节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
漫画《有时真的搞不清楚…》所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观决定人的意识 B.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C.量变引起质变 D.真理都是有条件和范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