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A.创新行政管理理念与模式 B.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C.增强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 D.扩大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
|
“11.22”黄淮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相关调查组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力救治伤员,安置好群众生活,抓紧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海事与环保部门清理好漏油海域,做好相应环境监测。以下事实与上述材料中体现政府履行职能相同的是 ①中央纪委下发“烟花爆竹禁令”遏制公款送礼 ②卫计委调整与完善二胎等相关计生政策 ③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 ④国务院会议要求新建高铁降速,确保安全和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
一场以幸福、健康为目标的运动正涉及全球。这对各级政府的启示是 A.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B.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职能 C.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 D.强化服务,弱化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
|
2013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让金融、物流快递的业务量迅猛增长,与此同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沿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亦造成资源浪费。材料表明 A.消费有时决定生产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C.消费需要理性原则 D.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
|
由于美国经济显现了诸多的积极信号,市场普遍预期美国于2013年4季度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预测属实,不考虑其它因素,这将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②中国等新兴市场股市出现全线飘红 ③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竞争力增强,外汇收入增加 ④我国对美国的债权升值,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是 ①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健全转移支付能力 ③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 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为改进工作作风,推出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在这一背景下,某高档白酒的均衡价格由点E移到E′。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2012年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支出最多。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央财政部也将会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12分)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美元时,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我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工作:2007年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扩大内需,我国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占GDP比重提高到历史性的1.5%。 材料三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河源市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生态之城,河源市正式出台《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符合河源实际,对区域经济、环保、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揭示图一、图二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大对环保产业投资的理由。(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内容分析河源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16分)
|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凌云木”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③新事物最初往往比较弱小 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