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西部森林有4000头野鹿和一群凶残的狼。为了保护野鹿,总统决定开展除狼行动,24年累积杀了6000多只狼。没有狼以后,鹿群开始大量繁殖,增长到10万多头,草不够吃,草原枯竭,鹿群又急剧下降到8000头。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 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小康指数”包括11个关键词:休闲指数、点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其中某一指数明显改进,在提升生活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某一指数的下降却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表明 ①系统优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工作中要着眼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 ④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有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下列名句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当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正在进行着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业界评论说:“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狮羊论”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遵循固有的同样的规律 ②矛盾对立双方在斗争中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一个新事物,对另一个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 ④社会发展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 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人们要热情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④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C.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
|
爱因斯坦曾经说他相信有上帝,但是相信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他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说了一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 对爱因斯坦世界观的正确理解有 ①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规律性②爱因斯坦倾向于世界具有物质统一性 ③爱因斯坦相信客观世界受规律的支配④爱因斯坦没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
|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结,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总结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丰富了唯物主义 ④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A.物质是世界本质,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
材料一: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材料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2015年1月7日,2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杀死12人。袭击过后,《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三个态度”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