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
|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同样是—幅画(下图),有人看成是相拥湖边的一对情侣,也有人看成是一个胎儿生命体,这给我们观察问题的启示是
A.人的认识活动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B.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揭示事物的不同本质 C.换个角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D.发挥想象,不拘泥于事物的本来面目
|
|
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光束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现存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
伯乐著《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
|
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会给福建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对台风研究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使福建台风防范工作站上新台阶,也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区域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 ③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改变规律 ④尊重和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
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2016年3月1日零时,长江全流域进入禁渔期,这也是长江上中下游首次同时启动禁渔期管理,并首次将淮河干流河段纳入禁渔期管理,成为我国内陆禁渔期范围最广的一次禁渔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禁渔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有意识地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C.规律具有客观性,禁渔的做法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D.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创造自然物,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
|
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科学家“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歩”,因此,自然科学家要掌握“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和 D.哲学的理论思维根源子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