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材料二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 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关键词》是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的。
|
|
2016年1月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众多指标中,我国理工科人才供应居世界第一。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使用它,还要知道运用科技的方向是否正确。这表明 ①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②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响科技运用的方向 ③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 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 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 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 A. 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B. 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C. 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D. 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
|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
|
钱钟书(1910-1998年)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上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 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 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 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 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 ) 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G20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老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