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第六届立法会入选议员宣誓时,个别候任议员无视基本法,在仪式上公然侮辱国家和民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4条的释法,以遏制“港独”言论。英美等国却出来说三道四,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可用以下法理予以回应( ) ①这是全国人人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神圣职责 ②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和质询权,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 ③某些外国势力无视我国的“一国两制”和香港人民的根本利益,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④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英美等国也必须遵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某地农村探索出了村级民主管理“1+X”(1个理事会加上若干个协会)模式,设立“说事恳谈室”、成立“五老理事会”、举行“民主听证会”,按照让群众“说事有地方、说事有对象、说事有结果”的要求,积极开展协商民主。实行村级民主管理的“1+X”模式 ①创新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 ②扩大了村民民主管理的权利和范围 ③调动了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 ④切实保障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措施。通过联网监督,人大可在线查询、监督财政预算资金的每一笔支出。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助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人大预算联网监督 ①为人大改进预算审查监督、提高监督有效性提供了抓手 ②增强了人大预算监督的公众参与度,保障了公民知情权 ③有效解决了人大预算监督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 ④丰富了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运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卢西恩▪派伊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从臣属型文化走向公民文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对平等原则更加敏感,更多的人接受普遍的法律、政治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是( ) ①公民主动政治参与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④不断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大胆探路、勇敢创新。从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到印尼高铁再到英国核电,我国与各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表明我国( ) ①经济发展空间得以拓展,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贸易水平 ③坚持开放、合作、共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17年将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之年。目前,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垄断领域已选择了七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望最先在销售端和新增板块引入社会资本参股或合营。这些举措能够( ) ①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探索股权多元化改革 ③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④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
2017年3月8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加大减税降费,通过“放水养鱼”增强实体经济内生动力,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减税。“放水养鱼”发生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①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实体经济内生动力 ②降低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降息降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全面实行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激发企业活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场快速涨价风潮向造纸行业席卷而来。据悉,废纸、煤炭、运费等成本上涨,国家环保整治、淘汰过剩产能,快递业对纸箱的需求增加等,都是推动本轮纸业价格暴涨的重要因素。如果用L表示成本曲线,S、D分别表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纸价上涨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在“创意点亮北京”活动中,解决胡同停车难这件事也成了创意活动。由胡同的居民通过微信报名方式“奉献”出自己的车位一整天,停车人只需贡献出后备厢,以供摆放工艺品等各种小物件,便于人们直接换取还有用处的东西,满足换客们的交易需要。材料反映的这种交易行为 ①是社会发展催生的新的商品流通形式 ②能够充分实现物品的多元使用价值 ③使换客同时兼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④本质上是在交换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在世界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2016年11月,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话语体系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合理性。 材料二 2016年11月17日,东方大剧院里灯光璀璨,人头攒动。一台精彩的农民文化节精品节目展演将来自全省各地的观众聚集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一场欢喜热闹的农民文化盛典,为第三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届文化节,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示了农民文化风采。立足于把好看的演出、好看的电影、好看的图书送到农民身边,开展送“吉剧”、“歌舞”、“二人转”下基层活动。开展农民佳作展览展示活动,集中展现农民的文艺才干和文化风采,不断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个贫困县开展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建成多个文体广场、活动室等,搭建一个永远不走的农民文化活动舞台。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让农民享受如此的文化盛宴? (3)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文化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结合材料简要列出吉林省举办农民文化节的两条文化生活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