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首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93288亿元,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129亿元,同比增长9.7%。根据材料回答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 财政收入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B.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C. 国家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D. 财政收入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2.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51873亿元,同比增长11.4%。由此可知我国 ①财政出现赤字 ②财政略有盈余 ③财政支出需要靠借债维持 ④财政收入未得到有效利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财政部统计,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95亿元,比2016年增加200亿元;有扶贫任务的第28个省份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约540亿元。材料说明 ①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前提 ②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③财政收入是政府参与社会分配的基础 ④国家财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紧急拨付应急救灾资金8亿元,全力支持做好应急救灾工作。财政部的这一拨款 ①属于行政管理支出 ②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③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④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某村以每亩6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建立农业合作社,老张在合作社上班,每月还可拿到3000元工资。对材料中涉及的分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①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属于按劳分配 ②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每月3000元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④每月3000元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下列举措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是 ①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②企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③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④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实现企业工资增长与劳动 A. ①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保证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②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决定了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④坚持以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然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说明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分配决定生产 ③分配是生产的前提条件 ④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在高一政治课上,同学们围绕“树立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①购买股票,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②投资财产保险可有效防范任何经济风险 ③居民理财要根据市场情况,优化投资结构 ④居民理财既要关注收益,又要兼顾风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0万亿元,超过了2016年的35万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接近3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意味着相对2016年 ①居民储蓄率上升 ②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多 ③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④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专家认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技术工人的作用不容低估。这是基于 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③经挤发展与资源短缺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