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国内,“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不减,传统文化地位日显,声望日重,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等。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记忆,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有科学的态度。当前,国学热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需要我们保持警惕。甚至有些人宣扬鼓吹把儒学立为国教、用儒教取代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潮的危害性显而易见。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为什么说“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过去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每天大量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都是在网络媒体上迅速生成、扩散、发酵的,加之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

 

2016年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法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请你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精准扶贫书写两条公益广告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某公司提出“互联网+”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表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院长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这需要

①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                   ②凭借科技元素传播故宫文化

③植根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④开发故宫文物的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书一世界,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

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人的成长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当前的许多流行语都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极受 青睐的一个流行词语,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糅合在一起,这个词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 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 网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德国柏林举行的2014年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是基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与精粹     ④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29710/70447) 首页 上一页 29705 29706 29707 29708 29709 29710 29711 29712 29713 29714 297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