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 看,这些科技创新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正确处理了( ) 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A. 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 说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实际而起作用 C. 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 用一种物质手段来惩罚别人,是朴素唯物主义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 康德的自然辩证法 C.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D.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
|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大众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掀起了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应该及时对这场数据技术革命做出全面的回应和批判,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和伦理观将带来的深刻变革。这是因为( ) ①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③一定形态的哲学可以推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哲学自身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需要( ) ①成为精神力量,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②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人们的具体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下列说法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程颐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朱熹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 ) A. 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B. 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C. 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D. 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
|
针对我国存在的经济社会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性问题,党中央提出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如今,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蔚然成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这说明( ) 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源自于时代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
正如某些动物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永远无法把握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一样,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告诉我们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C. 哲学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 D. 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
|
“气者,理之依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是 A. 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
|
|
《庄子》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 A. 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B. 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 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