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延安期间,陈云就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口号。他认为,在干部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他多次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他的切身体验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又多次指出:“人们常常容易在胜利时因疏忽、骄傲而犯错误。”“一个人在人家鼓掌时,他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小心谨慎,一是昏头昏脑。昏头昏脑就很可能是跌筋斗的候补者。”“一个人的成就,要靠群众的判断和历史的考验,不是靠自称。”陈云同志的这些论述,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居安思危、拒腐防变、艰苦奋斗、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哲学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对陈云切身体验的认识。 (2)人们为什么常常容易在胜利时因疏忽、骄傲而犯错误?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中原因。
|
|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②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根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科学家之所以要懂哲学,主要是因为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 哲学对具体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这些前人理论成果的态度是( ) A. 机械相加 B. 全盘吸收 C. 直接利用 D. 批判继承
|
|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C.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色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该判断方式属同一哲学流派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 ③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身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
2017年6月22日,台风“鲸鱼”在海南登陆。对于这次台风,科学家已经做出了准确的预报。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
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 ①哲学是研究信仰.美感.伦理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之和 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意味着() A.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体现 D. 世界观来源于方法论
|
|
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C919不仅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还使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十年来,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共同参与了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生产。这表明( )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可以创造各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事物规律的制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