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 2017年1月6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推进标本兼治。所谓“治本”,就是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实现党员理想信念的巩固、政治立场的坚定、思想作风的清廉。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全面从严治党才会从外在的强制约束,转化成为内在的自我警醒,才能形成“不想腐”的精神境界

2017年,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治本。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马”“辣么美”“揪狗粮”“吃瓜群众”……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地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1)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材料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如果说中国是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是有13亿页的《中国读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一页。一个外国人读了其中的几页,这就是他脑中的中国人。所以,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一页。上述观点强调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个人的状况影响中国的整体形象

整体统率并决定部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中国的形象需要每个国人去维护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正确认识中国必须着眼于整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互联网+传统集市”,改变了购物方式,“互联网+传统银行”,改变了支付方式,而“互联网+教育”则开启了教育新模式,它的出现将使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使传统教育模式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逐步缩小甚至被填平,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善于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敢于破除原有的思想观念。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国家主席习近平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例如,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他曾引用如下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下列用典与之寓意相近的是

A. 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

B.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C.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D.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

 

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过去,我们对雾霾治理的措施基本是针对燃煤、汽车尾气和扬尘三方面,没有更多关注农业氮肥使用这一领域。最近研究发现,在高湿度和高氨气的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会促进硫酸盐形成,从而加重雾霾,这对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雾霾提供了新的思路。这表明(   )

①要多方面研究和把握雾霾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②尊重雾霾形成条件的稳定性是治理雾霾的前提

③要善于从雾霾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找到本质联系 

④通过积极应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

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  )

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28413/70447) 首页 上一页 28408 28409 28410 28411 28412 28413 28414 28415 28416 28417 2841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