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令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已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 B. 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 C. 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 D. 哀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 B. 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 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 D. 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2)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4.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
|
|
对下列诗句中鹧鸪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日越王勾践还宫时的繁盛和眼前只剩下几只鹧鸪飞来飞去的凄凉进行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B.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在词中以对华美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以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C.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戚,勾起了词人悲愤而忧虑的复杂心情。 D.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作者用鹧鸪的鸣叫烘托女郎们的欢快。
|
|
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 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 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饶宗颐先生曾指出,中国文明能历数千年而延续至今,与汉字的特点有关。欧洲的拼音文字迁就语言, , 。 , , , ,但汉字却拉近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距离。 ①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 ②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的语音也相差甚远 ③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 ④虽然中国境内方音各异 ⑤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⑥随着语言的分化,方言的出现 A. ③⑤①④②⑥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⑥①③⑤④② D. ⑥①②⑤③④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完善、调适,都不是有关部门某个时刻的突发奇想,都有一个深谋远虑、多方论证、不断调整的过程。 B. “中国梦”传递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激发中华民族强烈的归属感和豪迈的进取心。 C. 在网上买东西遇到商品质量不过关或者服务态度不够好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写差评表达不满,这是监督商家提升商品和服务最见效的手段。 D. 中美贸易的走势,确实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方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把结果交由市场决定,让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自主进行选择。
|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宗其香先生的作品中,能感受出他曾经激情澎湃、 的艺术人生。宗其香注重写生,一生数十次赴祖国各地采风,在大自然中 笔墨,感悟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他的创作能以传统笔墨,参入西洋画法,水墨色淋漓尽致,主客观情与景遇,真善美纤毫 。 A. 一波三折 磨炼 毕现 B. 跌宕起伏 锤炼 毕现 C. 跌宕起伏 磨炼 毕备 D. 一波三折 锤炼 毕备
|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一1949年),很多仁人志士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国家富强、科学昌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梦。一百年过去了,他们如果回到今天,在你的陪同下行走在新中国、新时代的土地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展开想象,以“陪________行走在新中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入一位仁人志士或革命先驱的名字,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以小见大。 ②竹子倍受国人喜爱,它空心修长,主干按一定规律分段,形成竹节。竹节,是竹子最坚实的部分,因为有了“节”,竹子才能中空而长,不会半路折断。汉字中的许多词,如“节日”“节操”“节约”,意思多从竹子的这种自然特性转化而来。 请你以“谈‘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一些同学抱怨经典名著篇幅长,很难读下去。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选择一部为例,给这些同学提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作品的通读。要求:必须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 ②学校开展“午间名著推荐”活动,旨在推动全校师生共同研读文学名著。请你从《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作品的某个章节或片段,推荐给大家,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要求:先用一句话概述推荐内容,再陈述理由。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时候也曾听说过长江,以为是很遥远很古老的故事,长江就这样从一个小孩子的一个耳朵里穿进去,又从另一个耳朵穿出来,流走了。 然后长大,我认识了长江,唐诗中的那些写长江的诗句,总是令人心动不已,吟诵不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终于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翱翔,去了解长江,长江与我不再是陌生的了。 但这毕竟还只是纸上的长江,诗中的长江,古人笔下的长江。 我与长江的结识,缘于恋爱。他是正宗的长江北边的人,我跟着他回家了。 记得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我头一次见到了长江。我们坐在肮脏破旧的长途汽车上,汽车开到江边的渡口,停下来,大家下车;空了身子的汽车开上停在江边的渡船,下了车的乘客,再逐一步行上船。混浊的江水就在脚下,滔滔的波浪拍打着渡轮,水花一直溅到甲板上。虽然很冷,我却没有像其他乘客一样急急地躲到车上去,毕竟,这是我头一次见到长江呀。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习惯了江南和风细雨的我,确确实实被这个长江震撼了,甚至震惊了。这尚且是一个风浪不大的冬天,江水便已是如此雄壮而粗犷,如果碰上雨季风季,这个长江又会是怎么个样子呢? 那样的样子,有一回终于是让我赶上了。一个深秋的日子,我独自一人回苏州。一上路就已是风雨交加,车到江边时,一眼望出去,真是长江滚滚向东方,那滚滚之势,让那样巨大的渡轮可怜得就像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 我们停在岸边等候渡船,渡船却在江上遭遇了危险,有关部门通知封江。 这是我头一次听到“封江”这个词。封江了,所有的汽车都停在江边,排起了长得望不到底的长龙。大伙儿似乎也不怎么着急,也没有见谁慌慌张张,到处打探的,不像现在,哪怕一个小小的堵车,大家都会烦躁不安,跳起脚来。虽然大家很泰然,我心里却很不安然。长江南边,父母等着我早早归来;长江北边,丈夫也等着我到家后跟他联系,我却两头没着落地停在了江边。一急之下,我便顶着风雨,下车去探听消息。可是除了风雨,哪里有什么消息。是呀,谁又能知道这风雨什么时候才肯停息呢! 结果倒是火了江边的小食店,生意大好。我又冷又饿,又惊又慌,赶紧躲进一家小店。想喝点热水,却连茶杯也没有,借了一个碗,买了一碗热水,哆哆嗦嗦刚端上,还没送到嘴边,一阵狂风过来,打起了门帘,门帘又打着了我的手,碗就从我的手里摔出去,打到地上,碗碎了,水泼了。那卖水的妇女皱着眉头朝我看了看,又拿出一个碗来给我,倒上热水,可我竟然又犯了一个完全相同的错误!那妇女也急了,指着我连连说,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我没有听到她后面说了什么,她可能也确实没有再说什么。当然,最后我还是喝到了热水,也吃到了东西,吃的什么虽然忘了,但毕竟没有饿着自己。我虽然打碎了那妇女两个碗,但她还是给“你这个人”提供了喝的和吃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但我知道她是一个住在长江边的妇女。 “封江”一直封到第二天早晨。这一夜,乘客们在车上坐了一夜,车外风声雨声,车上大家却很安静,该睡的睡,该闭目养神的闭目养神,也有人细声交谈。我的烦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最后就坐在座位上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风雨停了,渡轮也开始工作了,我们的汽车上了渡船,汽笛长鸣,朝着江南去了。 后来与长江的联系,就渐渐多起来了。在第一次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时,我在雄伟的桥头堡那里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如今那照片已经发了黄,但还在我的相册里坚守着时光呢。 有一段时间,常常乘坐江轮在长江上来来往往。当我们在长江上漂来漂去的时候,北京的作家朋友总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千里江陵,一个时辰就往返了,所以我们还被他们嘲夸为“饱览长江景色”。 在长江上一走就是好几天,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焦虑、烦躁之类,也没有迫不及待火烧火燎的感觉。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享受。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一旦出门在外,总是急急地要返回去,恨不得就是早出晚归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速度就上来了,裹挟着时代的狂风,携带着世界的信息,领着我们急急匆匆往前赶。 现在再从苏州去盐城,只需一个多小时,过长江有几座桥可以任意走,高速连着高速,大路通坦。但是去盐城的次数反而少了,觉得太近了,太方便了,随时可以去,结果,这个“随时”往往就变得不随时了。速度解决了我过长江的难题,但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冲着我皱眉,连说几遍“你这个人”的妇女,喝不到她倒给我的热水了。 速度是我们所渴望所需求所追求的,现在,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的抱怨,都是因为慢而产生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只要速度稍稍慢了一点,立刻抱怨声四起。 一切都加快了,只有长江的流水,一如既往。比起人类来,长江似乎更有定性一些,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 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 (取材于范小青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翱翔:形容自由自在地想象。 B. 震撼: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而波动。 C. 粗犷:形容长江波浪滔天,冲击力大。 D. 泰然:不放在心上,形容行为从容如常。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长江的认识是从文字开始的,因此第一次见到长江的时候深深惊叹于实景的壮阔。 B. 在波涛滚滚的长江面前,渡轮就像一叶小舟,这样描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 C. 封江令作者心焦,“结果倒是火了江边的小食店,生意大好”,写出了小店主的唯利是图。 D. 现在,从苏州到盐城有好几座桥可以走,去的次数反而少了,作者痛心于家人亲情的淡泊。 3.本文所回忆的往事多与在长江上坐船有关,为何要写自己至今保有在南京长江大桥留下的照片? 4.综观全文,谈谈本文以“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结尾有怎样的作用。
|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孔子曾多次与弟子们讨论志向,曾皙“____________,风乎舞雩,_________”的理想得到孔子的赞赏。 ②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古诗中对其多有吟咏。杜甫曾用“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陆游则用“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③清明节到了,某中学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学生代表小志引用《国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全体同学对革命烈士刚强意志的崇敬和赞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