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宝

侯发山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过后,伴随着一阵火星子的飞舞,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春子掏出纸烟递过去。吸不惯,还是这个有劲。父亲晃了晃手里的烟袋。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然后歪着头就着盘旋的火焰点燃了。

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父亲吧嗒了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喽,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太奶奶去世时,你太爷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春子的家就在渡口不远的山坡上。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有花卷,有菜包,有蒸馍,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父亲说,你不是我的儿子。

春子说,是不是要问问我娘。

龟孙!父亲火了。你死后也不能进祖坟。

春子说,进不进咱们说了不算。

你到底要干啥?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混账!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报应,报应啊。父亲没少这样哀叹。儿大不由爹,父亲干生气也没办法。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桥竣工那天,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

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你这货咋拐弯骂我呢?父亲不愿意了。

老村长哈哈一笑,拿手捋了一下父亲的头。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了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父子两人吸烟的细节,暗示了两代人观念的不同,为后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B. 父亲强迫春子回乡义渡,母亲吃饭前先敬河神,这些做法说明春子父母思想保守闭塞。

C. 从春子摆渡收费前后乡亲们反应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乡亲们已对春子家的义渡习以为常。

D. 小说写春子在接替父亲后先是摆渡收费,然后出资建桥,这样使情节有了一定的波斓。

2.题目“传家宝”意蕴丰富,结合文本谈淡你的理解。

3.作品在叙述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文学的诞生及成长源于文学与网络的双向互动。从文学角度看,网络文学是文学以文化内容和文化行为的方式进入网络,最终使得传统文学基本的表现形式和价值追求被“引渡”到网络中;从网络角度看,互联网作为媒介工具和文化场被引入文学领域,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快捷性、消遣性等特征,赋予文学极具差异化语境的能量。网络文学的根本特质,既不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中,也不是科技意义上的“技术性”和市场意义上的“消费性”,而在文学和互联网结合并发生融合反应后产生的“网络性”上。

文学与网络的结合,经历了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引的矛盾运动。首先,文学在强大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价值和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展现出对新技术相适应的一面,最终使得文学借助技术平台进入网络。这样的融合不仅改变了网络本身的内容构成,也让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有审美情感、有价值温度的,要素更加完备的生态场。其次,网络通过设立新通道和新机制将文学纳入共同发展的轨道。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馈机制、嵌入超文本的编排方式、收费阅读和打赏制度等,对文学展开技术驯服和资本诱导,促使文学发展趋向符合大众审美和传播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学倡导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严肃性美学逐渐被大众审美加以消解,逐渐形成了强代入感、重消遣性、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和叙事方法。

目前,网络文学从创作、发布到阅读,再到IP开发等环节,均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业规则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文学与网络之间的矛盾角力似乎还不会停止。双方各自用力,在坚守自身的特质的同时,又被动或主动趋向于对方。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和网络的胶结处彼此碰撞、溶解、融合、转化后表现出从内容到形式的建构和生成。也只有当网络与文学之间的角力达到平衡状态,“网络性”才会得到充分地显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显著特征,综合二者在创作、传播等方面的差异,基本概括出评价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性”应当具备的条件:首先,文本应具有网络身份,即是一个发表在开放网络上的文学文本,符合基本的文学规范和网络传播标准;其次,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准则;然后,具有易于网络读者接受,尊重大众审美习惯的语言、叙事、主题等元素;最后,要有与其他相关文艺和文化形式互相转化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文化间性,“网络性”的高低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评价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性”是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摘自桫椤《如何理解网络文学的“网络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B. 文学与网络先是互相排斥,然后又互相吸引,其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C. 网络文学通过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文学,使之更为读者所喜爱。

D.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在于其表现形式上,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学和网络的关系入手,指出“网络性”才是网络文学的根本特质。

B. 文章在论述文学与网络的结合时,从文学和网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C. 文章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网络文学的现状,指明了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D. 文章先强调“网络性”的重要,再结合实际分析,梳理出它应具备的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得列更好的发展。

B. 由于网络的力量大于文学,所以网络文学的本质是“网络性”而非“文学性”。

C. 一部网络作品,如果具备了高度的“网络性”,就基本可以认定它是一部好作品。

D. 目前,网络文学的各个环节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完善,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读八年级的男孩,用老师的手机模仿老师口气给父母发了一则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孩子妈妈信以为真,给“老师”回复了“笑脸”表情。

如果这位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呢?

请将你的看法写成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请谈谈读者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

 

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 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

(2)在杜甫《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和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在《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1.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 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C. 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 尾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

2.王维擅长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也带上了相应的特点。请指出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曾和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陈友谅已被消灭,太祖志图中原,对克仁说:“元朝的国运已被摧毁,豪杰互争,有可乘之隙。我将督促两淮、江南诸郡的百姓,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再于两淮之间的可馈运之处,储粮等候时机。兵粮充足,中原就可谋图,你认为怎样?”克仁回答说:“储备粮食,训练士兵,观望战事,等待时机,这是长久的策略。”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 当时,江左的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曾对克仁说:“秦政暴虐,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驾驭着群雄,于是成为天下之主。现群雄蜂拥而起,但都不知制定法度以严明军政,这就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因而感叹很久。又说:“江南则唯有我和张士诚。士诚多奸谋,崇尚间谍之术,治军无纪律。我率领十万之众,整肃军政,任用将帅,伺机而动,我们的势力将不可战胜。”克仁点头说:“主上神武,一定能一统天下。”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太祖曾阅读《汉书》,宋濂和孔克仁侍奉其旁。太祖说:“汉朝治理国政不完美在哪里?” 克仁说:“王霸之道杂用之故。”太祖说:“谁的错误呢?”克仁说:“责任在于汉高祖。” 太祖说:“高祖创业,正遇上秦朝灭学,百姓憔悴以待复苏,礼乐之事还没兴起。孝文为令主,修定礼乐,恢复三代旧制,但顾虑重重而无暇他顾,致使汉朝帝业终归如此。帝王之道,可贵的是不违背时代。三代之王有时机而能为之,汉文有时机而不为,周世宗则是没时机而为之。”又曾问克仁:“汉高祖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采用什么办法?”克仁问答说:“知人善任。”孔克仁侍奉太祖最久,所以得知太祖的谋略最多。洪武二年(1369)四月,命令克仁等人教授诸子经书,功臣的子弟也一起学习。不久,出任江州知州,入朝为参议,受牵连而死。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注释)①觖:不满意。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 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 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 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 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 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 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 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

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材料三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  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经济发展也好。

B. 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外来人口数量更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更高,但也有例外。

C. 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D. 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的外来人口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已经很多的大城市来说,现在要减少外来人口。

B.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城市级别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C. 外来人口离开造成了大城市春节“空城”的烦恼,要减少这种烦恼,城市管理者就应该把相关的工作岗位多给本地人,少给或不给外地人。

D. 要解决城市迅速膨胀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国家就必须将资源合理配置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并为大城市划定人口红线。

3.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9178/35971) 首页 上一页 9173 9174 9175 9176 9177 9178 9179 9180 9181 9182 918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