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妻冯孺人行述 朱彝尊 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 亭之居,迎先生至里。 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者,辄造梅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毁,治丧事靡不中礼。 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 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 (节选自《曝书亭集》) [注]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条脱:古代臂饰。禾:嘉禾,嘉兴的古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 造:拜访 B. 孺人赞予往侍养 赞:称赞 C. 治丧事靡不中礼 中:符合 D. 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 课:学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B. 江左之耆儒遗老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延经师于家诲昆田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谨摭其遗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2)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 4.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
|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 B. 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 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 D. 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
|
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 A.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 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频繁,主要成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配合造成的。 B. 动画片《小猪佩奇》已在全球180个地区播放,仅去年一年就创造了12亿美元的零售额。这样的数据,让不少业内人士着实震惊。 C. 这次环保督查“回头看”,是为了有效纠正处分执行得是否到位的问题,真正发挥处分应有的警示、惩戒作用。 D. 拍照5分钟,修图2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修图群体,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通过修图来展现更美好的自己,获得人际互动的快乐。
|
|
下列语段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 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 。 。 , , ,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 ①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 ②玻璃窗也是绿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 ③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 ④地面铺着红砖 ⑤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⑤③④①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①②⑤
|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俞先生的看家本事,还是 根底。他的文言文 ,对唐诗宋词有 的领悟能力。他的字和旧诗都是一流的,同龄人中间,达到同等高度的人并不多。 A. 家学 鬼斧神工 独到 B. 旧学 鬼斧神工 独特 C. 家学 炉火纯青 独特 D. 旧学 炉火纯青 独到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作文。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成为‘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后来,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成为‘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
阅读下文,文成下列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①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戏剧当然要铺陈剧情、塑造人物,而非单纯展示技巧,就像说话是为了传情达意,而非卖弄词汇和辞藻。但争论总有原因,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②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如果说写意性是京剧的创作思维,那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正如李泽厚所说,中国戏曲“实际上并不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也就是说以美取胜”。 ③“技”的确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然而我们单独欣赏一段技艺表演时的审美心理,还是和欣赏戏中之“技”有很大区别的,换句话说,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事实上,程式从来不是无源之水,即使是像“云手”这种在今天看来只有美观意义而无具体含义的纯形式,也同样经历了从模仿现实到抽象化、符号化,由再现到表现、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何况是那些还能清晰看出意义所指的程式呢。无数有关故事和人物的内容、想象、观念积淀在形武中,赋予其写意性与象征性,这就是程式的“意味”。如果在运用程式的时候,舍弃了对“意味”的体察而只追求外在形式美,那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卖艺了。“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④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所有“梅派”传人都演《宇宙锋》《太真外传》《霸王别姬》,但有几人能像杨荣环、言慧珠那样将无奈表现得如此深沉,将情到浓时的欢悦、置生死于度外的从容表现得如此可信?这些第一代流派传人在继承流派艺术特色和技术技巧的同时,非常自觉地沿袭了前人的本体性思维和开创性思维,并结合自身条件,以新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流派表演艺术,是“高水平传承”的典范,更是“移步而不换形”的典范。 ⑤当前,新的历史语境为传统艺术带来新的生存压力与动力,或许也将推动一场广泛、深入而持久的有关传统艺术精神的自省。演人物、讲故事、展示美,是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所应履行的基本职能,更是京剧的初心。重拾初心,才有来来。 (选自2017年9月《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谈谈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言之“技”的理解。 3.作者认为京剧艺术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麦穰垛儿 雷晓婉 ①麦香四溢的乡间五月一过,就场光地净了,麦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大地呈现出成片 的暗黄色,莽莽苍苍。 ②在村子周围、溜光四平的打麦场上,陆续起了一堆堆圆圆鼓鼓的麦穰垛,一垛一垛, 散落着,比邻而居,像极了大草原上的亮黄色的蒙古包。 ③这些蹲坐在村子周围的麦穰垛,静静默默,爬伏在那儿,像一个思想者,思考着乡村 的过去和未来,在五月的暖风中,幽幽地散发着麦秸秆的干香,这就是乡村的味道,让人闻 之欲醉。 ④它们的色泽,因为失去水分,早就由青白变成了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银白、 暗红等色彩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只是呈现出那种富贵的金黄色。一阵风吹来,麦穰垛上直立 的麦秸秆颤动不已,中空的麦秸秆,有时竟被风儿吹得发出细微口哨的声音,吱吱呜呜,汇 成了一曲欢快的乡村天籁。 ⑤站在麦穰垛旁边,闻着干麦秸秆的焦甜清香,听着悦耳的吱呜声,时间仿佛静止了, 只有天上的白云在缓缓流动,偶尔可见垛边散落地上的麦穗头儿,见证着曾经有过的热烈的 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那些悠闲的鸡儿或狗儿,在这圆圆鼓鼓 的麦穰垛间,士大夫似的,踱着方步,来回穿梭觅食,鸡鸣狗吠的声音,清晰可闻。 ⑥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在掠过乡村的四季风中,会缓缓地风干、缩小、变实, 成了组成乡村固定风景的一部分。座座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麦穰垛,像城市里的标志性建 筑,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那金黄的色彩,圆鼓鼓的形状,无论怎么看,都是现实乡村 生活中的好油画,油画中的极美的乡村田园景光。 ⑦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再继续贡献出自己的身体。在农村, 麦穰草,被应用的范围极广。它们可以在农家的土灶里,自我焚烧而化成温暖的灶火,偎舔 着锅底,烧熟农家饭菜而四散飘香,营养农人的身体。或者,在农妇的手里,经过细巧编织, 金黄的麦穰草,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些倾注农妇一汪柔婉情怀的工艺品,是那么 恰到好处地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⑧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 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那些日间倍感闲松的老人,常背靠着麦穰垛,晒着太阳, 拉着闲呱;更有贪恋麦穰垛温暖的人,会在麦穰垛的下部,掏挖一个能容下一人大小的洞儿, 躺在里面,松软、避风、温馨,嗅着麦草的干香,而酣然入睡,一直到夜幕降临。我们这些 孩子们,有时,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时,也会躲进事先掏挖好的洞中,让同伴遍寻不到。这个 时候,麦穰垛,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容纳了所有依靠它的村人。 ⑨这些紧靠村子而垛起的麦穰垛,随着流年岁月的侵蚀,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了暗黑 色,而麦秸秆,则干枯发脆,清香尽失,但是,它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历经 的历程,待到来年的芒种时节,接替自己的,将又是座座圆圆鼓鼓、崭崭新新的麦穰垛儿。 1.第①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概括作者笔下“麦秸秆”“麦穰垛”的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
|
|
(题文) (小题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道遥游》) (6)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7)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8)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__ 。(《楚辞 渔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