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10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11真的猛士,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1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____。(《荷塘月色》)

13桑之未落,___________。(《氓》)

14_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15是日也,___________,惠风和畅。(《兰亭集序》)

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17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归园田居》)

1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

答: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自勇仁悍强,孰与项王  断:判断

B.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

D.民无不                       恨:痛恨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楚强威王此三人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B问王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入武关                      而不在使者          

D.今大王举                      今人有大功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B.当刘邦问计于韩信时,韩信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韩信认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任用降将、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谋划,最终有了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的局面。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4分)

译文: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4分)

译文: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6分,每小题3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

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的形式是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A        B        C        D重章叠句

 

下列加点的“莫”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曰归曰归,岁亦             B我心伤悲,知我哀

C宫妇左右,不私王             D非刘豫州可以当曹操者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室靡家,玁狁之故           三岁为妇,室劳矣

B忧心烈烈,载饥           既见复关,笑载言

C忧心孔疚,我不来           女也不爽,士贰其

D戎车驾,四牡业业           遂矣,至于暴矣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布斯》杂志5月4日公布“2014年中国名人榜”,据调查结果显示看,大陆影星范冰冰蝉联榜首,港星刘德华居次,台湾影歌双栖巨星周杰伦排名第三。  

B.法国新任内政部长卡泽纳夫近日表示:为了迎接大量的中国游客,除了法国警方特别加强旅游景点和公共交通的警力,还将会与来自中国的警力在巴黎共同巡逻值勤。

C.5月4日凌晨,上海一老式居民楼倒塌,事故导致2死3伤,相关部门称其为液化气钢瓶爆炸所致,居民却认为“房屋过于老旧”是倒塌主要原因。

D.中国海军集中测试三款新型导弹,场面超大。有评论人士称,此次中国军演是对不久前美国华盛顿舰队与韩国海军联合军演。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6481/35971) 首页 上一页 26476 26477 26478 26479 26480 26481 26482 26483 26484 26485 2648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